頸椎手術早期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對策
【摘要】 目的:總結頸椎前路與后路手術治療的早期并發癥,分析其發生的原因,探討防治措施。方法:回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間我院459例頸椎手術患者,統計術后2周內發生并發癥的情況。結果:459例患者中發生并發癥44例,發生率為9.6%。頸椎前路手術258例出現并發癥25例,其中食管損傷2例,脊髓損傷5例,腦脊液漏3例,植骨塊移位1例,感染7例,股外側皮神經損傷2例,內固定松動移位3例,喉返神經損傷2例。后路手術201例出現并發癥19例,其中神經根損傷4例,螺釘松動 5例,傷口血腫感染4例,腦脊液漏3例,側塊螺釘損傷小關節面3例。結論:頸椎前后路手術早期并發癥較多,要降低術后并發癥既要熟悉解剖結構,又要提高手術技巧和預防并發癥的意識。
【關鍵詞】 頸椎 前后路手術 早期并發癥 預防
1 臨床資料
間植骨、小關節間植骨、椎板上植骨。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12發癥患者為入選病例。中樞性低鈉血癥、中樞性高熱、4月459 例頸椎前路和后路手術患者,其中前路手術 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不258例,后路手術201例,男性332例,女性127例;年齡16~78 歲,平均( 38.4±11.3)歲。脊髓型頸椎在入選范圍。病10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97例,頸椎返修1例,臨床上,各種頸椎疾病、頸椎骨折很多,嚴重.
1.2 手術方式
椎體次全切除減壓、椎間盤切除者常需手術治療,頸椎前路和后路手術是脊柱外科減壓、病灶清除、前路鋼板固定、齒狀突骨折復位手術治療的常用術式,臨床上常會遇到各種并發癥。空心螺釘內固定、后路環樞關節間螺釘固定、下頸本文作者回顧分析了 2001年1月–2008年12月間椎骨折脫位側塊鋼板固定,枕頸融合,Appofix內我院開展的頸椎前路和后路手術459例,發生并發固定。癥41例,探討其早期并發癥發生的原因研討其預防
1.3 植骨方式
前路大塊自體髂骨植骨、髂骨塊和治療的對策。 椎間植骨、Cage椎間融合器髂骨植骨融合、鈦網髂骨植骨融合或鈦網自體和異體骨粒植骨,后路棘突.
1.4 病例入選標準
以發生與手術相關的早期并
2 結果
頸椎結核1例,椎管內占位2例,新鮮齒狀凸骨折14例,陳舊性齒狀凸骨折6例,環樞椎骨折17例,
2.1 并發癥
459例頸椎手術患者發生并發癥44下頸椎骨折脫位219例次,發生率為6%,無死亡病例。其中前路手術58例,發生并發癥25例,發生率為9.7%;后路手術201例,發生并發癥19例,發生率為9.5% 。258例患者頸椎前路手術早期并發癥,201例患者頸椎后路手術早期并發癥并發癥n發生率.
2.2 并發癥的處理和轉歸
喉返神經損傷2例,術后聲音嘶啞,未特殊治療,術后逐漸恢復。股外側皮神經損傷2例,1例術后逐漸恢復,遺留5cm×8cm感覺遲鈍區。腦脊液漏前路3,后路3例,給與頭低腳高、加大補液、局部加壓、同時抗生素預防感染,患者在術后1~2周左右均愈合。植骨塊移位 1例,未發生神經損傷癥狀,給與支局制動,半年后復查頸椎畸形愈合。切口感染前路7例,后路4,其中取骨區感染3例,給予局部清創,引流,每天沖洗傷口,全身抗感染后傷口疤痕愈合。脊髓損傷 5例,患者在手術中出現脊髓損害癥狀或術后原有癥狀加重,立即停止手術,按照急性脊髓損傷給予大劑量甲強龍沖擊,監測生命體征,3例患者在停止手術刺激后癥狀緩解,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即逐漸恢復,1例在術后7d恢復到術前水平, 1例患者術后2個月癥狀仍然未恢復至術前水平。前路內固定物松動移位3例,1例伴有鋼板移位,給與2次手術,2例佩戴頸胸支具5個月后復查植骨融合,內固定物無進一步松脫。后路螺釘松脫5例,因為沒有造成神經損傷癥狀和鋼板移位,發現后給予支具或者頸托制動2~3個月,未有不良后果。食管損傷2例,一但發現有食管漏的可能立即禁食、留置胃管鼻伺、局部傷口充分引流沖洗,抗生素抗感染,尤其是抗厭氧菌治療,吞咽美蘭后傷口有美蘭滲出有利于確診食管漏,1例在留置胃管禁食2個月后愈合,1例經久未愈癥狀反復,最后在術后3個月時取出鋼板,并同時行同側胸鎖乳突肌瓣翻轉覆蓋食管漏口,留置胃管禁食6周后愈合。后路神經根損傷4例,給與維生素、神經營養藥物、甘露醇加地塞米松脫水消腫治療,出院時癥狀均好轉。側塊螺釘位置不佳損傷小關節關節面 3例均沒有出現神經癥狀未予特殊處理。
3討論
頸椎手術早期并發癥很多,如處理及時則可減少晚期并發癥及減少后遺癥發生,現將其手術并發癥的原因及處置分析如下。
3.1食管損傷
食管損傷是較嚴重的并發癥,可以引起繼發縱隔膿腫,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超過 20%①造成食管瘺的原因主要有:①術中造成食管壁損傷導致外傷性食管瘺。②術前沒有做好氣管、食管牽拉練習,患者對牽拉的耐受性差,助手牽拉時使用暴力或牽拉時間過長。③鋼板等內固定物放置不當、松脫,頂壓并與食管相摩擦,導致食管壁壞死形成瘺口②③以術前推拉氣管、食管練習不可缺少。術中用有彈力的拉鉤為宜,并每10~20min 放松1次。食管損傷在術中發現及時給予修補,如果出現食管漏后才發現,不宜進行食管修補。我們認為留置胃管鼻伺時間宜長勿短,因為食管漏發生后食管血運受損,局部食物殘渣造成的感染,加上食管在吞咽活動中的移動和患者營養狀態不佳,食管愈合緩慢,過早拔出胃管進食可造成再次撕裂,再次食管漏,有報道食管漏愈合時間長達6個月②。拔出胃管前應觀察患者飲水情況和進行食管造影。如果遇到食管損傷裂口較大或者經久難愈合,可在手術中加做胸鎖乳突肌瓣翻轉覆蓋損傷處,加鄰近肌瓣覆蓋能夠促進炎癥吸收,促進食管愈合,縮短留置胃管的時間④。
3.2 脊髓神經根損傷
原因有:①直接損傷:手術中器械直接撞擊、壓迫脊髓,或分離嚴重的硬膜粘連造成脊髓損傷,有時錘擊震動也可造成脊髓損傷。②脊髓再灌注損傷:脊髓減壓術后血液迅速再灌注,脊髓內壓升高導致脊髓損傷。③硬膜粘連:硬膜前方粘連,后路手術減壓后脊髓后移造成脊髓牽拉損傷。④植骨塊壓迫:術中植骨塊后移壓迫脊髓,或強行嵌插骨塊時椎體移位壓迫脊髓。術中脊髓及神經根損傷要以預防為主,首先術前對患者的影像資料有一個全面評估,其次提高手術技巧規范手術操作要領,視野清晰,止血徹底,操作輕柔,避免術中任何輕微的附加壓損傷,減少器械對脊髓及神經根的直接接觸。
3.3 植骨塊移位
植骨塊移位可以造成脊髓損傷和植骨不融合的風險,沒有個體化測量把握好植入骨塊的形狀與長度、植入前未做好充分的修整是造成植骨塊移位的主要原因,最好就是植骨塊加用一枚螺釘固定。一旦發現植骨塊壓迫脊髓,必須立即手術,取出該骨塊 , 重新牢靠植骨。植骨時也可考慮采用榫狀植骨,可完全避免此并發癥的發生⑤。
3.4 神經根損傷
Heller 等⑥統計了78例采用An 技術雙皮質固定的患者,共654枚螺釘,平均每人8.4枚,其中9%患者發生神經根損傷。作者分析了4 例術后神經痛患者,其中3 例是與螺釘太長螺釘機械刺激有關,另1例則是因為螺釘擰緊時提拉側塊造成相應椎間孔狹窄、壓迫神經根所致,預防的關鍵是術前對頸椎的生理弧度做好充分的估計,選擇適宜長度的螺釘。
3.5 內固定物移位松脫
術后螺釘松動發生率1.1%~5%不等⑦。前路中鋼板松動多是鋼板位置不正 , 螺釘位置或方向不佳釘道松動造成。后路手術中皮質骨螺釘沒有穿透對側骨皮質,術中多次置釘是主要原因。預防方法有: ①螺釘要穿透對側皮質骨。②準確定位:術中借助于 C 型臂 X線機定位。③一次性置釘,手術中熟悉解剖一次置釘是預防關鍵。④術后給予頸托制動,減少退釘風險。⑤采用椎弓根螺釘,C6、C7側塊厚度小傾斜角度大,螺釘的抗拔出力較小,C6、C7螺釘最好固定于椎弓根,因為此處的椎弓根容積和深度大,可獲得更大的抗拔出力。
3.6 腦脊液漏
術中硬脊膜撕裂是原因,突出髓核或后縱韌帶與硬膜粘連重時,不要強行切除,操作要輕柔,如果硬脊膜裂口較大,應及時修補,局部可以覆蓋人工硬脊膜,術后沙袋加壓。
3.7 其他并發癥
喉返神經損傷、股外側皮神經損傷、切口感染、側塊螺釘位置不佳,皆因手術技巧欠缺和對解剖結構不熟悉所造成,比如術中對神經的行程和危險區域認識不足,術野沒有徹底止血,骨面沒有使用骨蠟封蓋,對器械的使用不熟悉。所以提高手術技巧,熟練解剖結構是預防的關鍵。
通過對頸椎前路和后路手術并發癥的回顧性總結,我們發現頸椎前后路手術早期并發癥較多,要降低術后并發癥既要熟悉解剖,又要提高手術技巧和預防并發癥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孫衍慶 .現代胸心外科學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 2000.506-511
〔2〕靳安民 ,劉成龍 ,朱立新 ,等.頸椎前路內固定術后食管瘺 . 頸腰痛雜志 ,2006,27(2),105-106
〔3〕郝建橋 ,王樂潤 ,陳國林 ,等.頸椎前路鋼板螺釘滑脫致食道瘺1例報告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3,13(12):759
〔4〕Lamesch P,Dralle H,Blauth M,et al.Perforation of the cervical esophagus after ventral fusion of the cervicalspine.Defect coverage by muscle-plasty with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Chirurg,1997,68:543-547
〔5〕王義生 .榫狀植骨在頸椎前路手術中的應用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1999,9(2):70-72
〔6〕Heller JG,Silcox DH,Sutterlin CE.Complications of posterior cervicalplating .Spine,1995,20(22):2442
〔7〕Kurmar VG R,Rea Gl,Mervis LJ,et al.Cervical sponody?lotic myelopathy:Functional and radiographic logterm outcome after laminectomy and posterior fusion . Neurosurg,1999,44(4):771-777

上一篇:腰椎前椎緣骨的MRI探討
下一篇:頸椎過伸性損傷的術后護理
相關閱讀
- 高頻電刀極板灼傷與預防2013-02-16
- 藥師72招教您防流感2009-11-17
- 艾滋病的傳播及預防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