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急癥子宮切除指征和時機的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的指癥及手術時機。方法:回顧分析樟木頭醫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的病歷資料。結果:共有18458例產婦,其中有18例行子宮切除,發生率為0.98‰,其原因依次為:子宮收縮乏力6例(33.33%),其中剖宮產分娩發生5例(27.78%),陰道分娩1例(5.56%);胎盤因素8例(44.44%),其中胎盤早剝3例,前置胎盤5例;羊水栓塞3例(16.67%;子宮破裂1例(5.56%),無孕產婦死亡。結論:適時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是搶救產后大出血產婦生命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 急癥子宮切除 產后出血 手術指征 手術時機
產后出血是產科危險并發癥,可導致產婦短時內死亡,是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因素。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是制止子宮繼續出血,搶救產后嚴重出血產婦生命的最后手段。掌握子宮切除時機,既可挽救產婦生命,又避免過早切除子宮。本文對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的病歷資料進行了回顧分析。
資料與方法
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共分娩18 458例,共有18例行了急性子宮切除術(分娩總數的0.98‰。18例子宮切除患者年齡為25~39歲,平均31.2歲;孕周為29+3~41+5周,平均38.3周;孕次1~8次,初產婦3例,經產婦15例;16例為剖宮產,2例為陰道分娩。18例全部為流動人口。
手術方式及時機:18例中,行子宮次全切除15例,3例行全宮切除術。剖宮產術中切除子宮15例,剖宮產術后5小時切除子宮1例,陰道分娩后2小時切除子宮2例。
失血量和輸血:失血最少1500ml,最多5000ml,平均3100ml。所有病例都輸了成分血,18例輸紅細胞4~18U;15例輸血漿200~1200ml;13例輸冷沉淀15~25U。
結 果
發生率:本院急癥子宮切除術發生率為0.98‰。其中剖宮產16例(88.89%);陰道分娩2例(11.11%);經產婦占83.33%,初產婦占16.67%。
子宮切除原因:17例急癥子宮切除病例中,子宮收縮乏力6例,其中4例剖宮產術中因出血多,經藥物加強宮縮、按摩子宮、宮腔填紗、結扎子宮血管等措施仍出血不止,產婦出現休克而行切除術,其中3例為經產婦;1例剖宮產術后切除者為初產婦,術后回病房2小時發生出血,經積極處理仍出血洶涌,在剖宮產術后5小時再次手術切除子宮;陰道分娩2小時切除1例,為經產婦第三產,產前血色素86g/L,胎盤娩出后即出血,1個半小時出血達2500ml,經宮腔填紗仍繼續出血并發休克。胎盤早剝3例,因并發DIC和子宮卒中,子宮出血不止而切除子宮。前置胎盤5例,1例入院時已大量出血,休克,術中見子宮下段胎盤附著面廣泛出血,因病情急、危重而切除子宮,2例瘢痕子宮合并前置胎盤,下段胎盤附著面廣泛出血,經藥物加強宮縮、局部縫扎出血點、結扎子宮血管、宮腔填紗等處理,病情仍加重,行子宮切除;2例伴部分胎盤植入出血,獲術后病理確診。羊水栓塞3例,其中1例是初產婦,胎膜早破靜滴縮宮素,在潛伏期出現寒戰,胎心率下降,即靜脈注射地塞米松,行剖宮產術,術中出現DIC,失血性休克而切除子宮;1例剖宮產術中出現嗆咳,隨后出現休克、DIC,在出血2200ml時,而行子宮切除;1例陰道分娩后持續出血且不凝,出血量與休克不成比例,經保守綜合措施治療病情仍繼續加重,休克不能控制而切除子宮。子宮破裂1例,為游醫不規范用縮宮素導致子宮破裂,破裂口不規則,修補困難而行子宮切除。
母兒預后:1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時均仍有中度以上貧血。12例2周后復查血色素在10g以上,1個月后15例血色素在10g以上,2例失訪。新生兒存活14例,其中1例胎盤早剝死胎;1例前置胎盤早產兒重度窒息,家屬放棄治療死亡;1例子宮破裂胎死宮內。
討 論
手術指征:胎盤因素引起難以控制的產科出血,是近年來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最重要的手術指征①,胎盤因素是本組的首要原因占47.05%。胎盤因素升高是與孕產次和流產次數增多、生殖道感染有關,前置胎盤、胎盤植入使產后出血發生率增加,導致子宮切除率高。重度胎盤早剝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和子宮卒中,如能盡早終止妊娠,糾正凝血功能障礙,促進子宮收縮,減輕子宮卒中,可避免子宮切除。
子宮收縮乏力是本文的次要原因。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故防治子宮收縮乏力能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當發生產后出血時,應立即給予按摩子宮、縮宮劑、宮腔填塞紗條,結扎子宮血管、B-Lynch縫合,有條件的醫院還可選擇子宮動脈栓塞等措施,但當保守治療不能控制出血,或出血洶涌危及產婦生命時,需行效果確切的子宮切除術。
羊水栓塞是極危重的分娩并發癥,引起產后出血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礙,且常需切除子宮,阻斷羊水有形物質持續進入母體血管,才能糾正凝血功能,控制出血。
子宮破裂往往是由于游醫接生和用縮宮素不當引起,也見于瘢痕子宮瘢痕破裂,當破裂口無法修補或并發感染時,應行子宮切除。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時機: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的目的是止血,在采取充分的搶救措施均無效、產后大出血影響到產婦生命時,應立即切除子宮,未抓住最佳切除時機會導致增加手術難度,加重患者病情,甚至錯失搶救時機。子宮收縮乏力、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引起的產后出血,在經保守治療無法解除這些病因或無法恢復病理改變,出血仍難以控制者,則立即行子宮切除術①。對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出血,因病因不同,處理也不盡相同。胎盤早剝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和子宮卒中,在盡快娩出宮內妊娠物,切斷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后,同時大量補充凝血因子,熱敷按摩子宮,往往能在短時內糾正凝血功能,促進卒中的子宮恢復,避免切除子宮。羊水栓塞因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及子宮創面大量出血,羊水持續通過子宮進入血液循環使產后出血難以控制,故當栓塞有大量出血,短時內又不能控制時;或雖出血不是很洶涌,但持續不斷,病人合并休克、通氣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難糾正時,要當機立斷切除子宮,這樣既可阻止羊水持續進入血液循環,又可減少胎盤剝離面及大血竇出血,能使搶救獲得成功②,不能與其他因素引起出血的處理等同,拘泥于出血量達到嚴重時才切除,避免錯失時機導致不可逆。當仍持續出血需要切除子宮,但存在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礙時,要積極抗休克,糾正凝血功能障礙的同時行子宮切除術,不要等到完全糾正了才做。因產后出血未糾正,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礙往往很能糾正,如錯過手術最佳時機,很可能出現嚴重的組織水腫、解剖不清、創面滲血等情況,增加手術難度和風險,甚至還沒等到糾正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礙,病人就已失去搶救時間。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式:由于產后出血需要切除子宮時,病人大都處于較重的休克、凝血功能障礙,故宜選擇操作簡單、損傷少、時間短的子宮次全切除術,且子宮次全切除術保留了宮頸,符合婦女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但對子宮破裂至宮頸、羊水栓塞、宮頸出血、宮頸有病變時,行子宮全切術。術時動作輕柔、準確、快速,注意此時病人組織水腫、脆、解剖不清,避免損傷到大血管加重手術難度,也要避免縫扎不緊導致術后出血。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監測術后腹腔有無出血情況。
急癥子宮切除是快速控制子宮出血,搶救危重產婦生命的確切有效措施,但子宮的存在在婦女生理和心理上有特定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年輕的、無子女的孕產婦,因此不能濫用,對于難以控制并危及產婦生命的產后出血,則應當機立斷行子宮切除術,挽救產婦生命[3],不能遲疑不決,失去最佳搶救時機。
【參考文獻】
1 賀晶,徐東.急癥子宮切除術在產后出血中的應用及評估.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2):112-113.
2 王瑩.圍產期子宮切除32例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3):135.
3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0251:761.

下一篇:絕經后陰道流血238例臨床分析
相關閱讀
- 嚴重及難治性產后出血宮腔填塞臨床救治療效回顧性分析及對策研究2016-04-12
- Bakri子宮填塞球囊導管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2016-04-05
- Bakri子宮填塞球囊導管在治療產后出血中的應用2016-03-23
- Bakri子宮填塞球囊導管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應用2016-03-18
- Bakri止血球囊治療產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