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集采方案基本成熟!多省開始填采購數據,寧波模式先行降價60%
在近期開展的骨科創傷、超聲刀、起搏器等各大聯盟集采中,沒有一種能像種植牙集采這樣在公眾領域引發如此熱烈的討論。關注的背后是患者手術訴求和高昂費用之間的矛盾,其中也暗含著市場的巨大潛力。
集采方案基本成熟
3月22日,江蘇省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省際聯盟口腔醫用耗材帶量采購醫療機構歷史采購數據填報工作的通知》,根據國家醫保局總體部署,將參加省際聯盟對口腔種植體系統開展帶量采購,現組織口腔醫用耗材歷史采購數據填報。
填報品種為口腔種植體系統,具體包括種植體、修復基臺、種植修復配件(含愈合基臺、覆蓋螺絲、轉移桿、掃描桿、替代體、修復基底、基臺螺絲、基臺保護帽、臨時基臺)等。省內所有開展口腔種植手術的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下同)均應參加填報。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參加。
醫療機構填報本單位2019全年、2020全年、2021年1月—9月實際采購本次填報范圍內口腔醫用耗材相關數據。時間為2022年3月23日—2022年3月28日。
去年,四川省口腔種植體集采信號傳出后,寧夏、山西已相繼跟進開展口腔種植體歷史采購數據填報工作。由于種植牙手術民營醫院占比很高,有業內人士指出,集采主要由各省公立醫院聯盟開展,帶量如果不夠大的話,議價權也可能受限。
種植牙集采現已被確定為2022帶量采購重點工作。今年2月,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種植牙集采方面,去年由四川組織省際聯盟,研究種植牙體集采規程,現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廣泛聽取了臨床、企業和各地意見,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夠推出一個地方集采的聯盟改革,是在國家主導下一種布局,在牙科種植體探索的一種集采方式。
3月16日,四川省醫保局發文稱,2022年將牽頭組織開展30個省(市、區)省際聯盟口腔種植體帶量采購工作。也就是說,此次種植牙集采將覆蓋全國絕大部分地區。
降價60%,能鋪開嗎?
2021年的最后一天,慈溪市人民政府發文稱,已率先推動平價“種植牙”項目順利落地,使“種植牙”均價從8500元/顆左右降至3500元/顆左右,降價60%。
截至去年12月底,該市已有5家民營醫療機構落實平價“種植牙”項目,首批采購種植體330顆,可為患者減少支出165萬元。
項目推進并不一帆風順。慈溪市醫保局對其中不愿實施的醫療機構上門講解政策,答疑解惑,對全市25家已開展“種植牙”項目的民營醫療機構進行試點工作講解,并落實試點申請。最終,全市開展種植牙項目的定點民營醫療機構均加入簽約。
據了解,1月11日,醫保種植牙項目在全寧波市大范圍試行。
參與醫保種植牙的醫療機構對目錄內的品牌種植牙實行整體打包收費,即按照醫療機構等級區分二級及以下、三乙、三甲3個檔次,國產品牌3000元、3200元、3400元,進口品牌3500元、3700元、3900元。簽約醫療機構統一按照上述標準收費。
同時,為規范醫保支付范圍,目錄外品牌種植牙將不納入醫保歷年賬戶支付范圍。
目前,在國內公立醫院采用進口品牌植體種牙,費用基本在8000元以上,士卓曼、諾貝爾等歐洲高端植體種牙費用大致在1.5-2萬元。以此為參照,寧波種植牙收費已經大幅下降。不過,這一收費標準是建立在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歷年賬戶支付范圍的基礎上。
全國范圍內來看,將種植牙全面納入醫保尚不現實。我國人口基數大,醫?;鹨y籌規劃,現階段仍以?;緸樵瓌t,而種植牙并非缺牙修復的唯一方式,一定程度上帶有消費屬性。國家醫保局曾在答復函中表示,根據規定,目前各省(區、市)對眼鏡、義齒、義眼等器具均不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
國產種植體何時崛起?
今年2月,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于欣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種植牙價格畸高主要是由采購模式造成,即招標、流通環節推高的,進口品牌占比高,流通環節多,進口種植體出廠價格600-2000元,進入醫院往往翻兩番,形成扭曲的種牙價格體系。集采目的是去掉中間商、并以量換價擠出價格水分。
那么,集采后耗材價格能降到什么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此前做出嘗試。據了解,寧波市醫保局協調14家種植體、基臺、牙冠等耗材的供應商,其中國產和進口品牌各7家,把一顆牙的耗材價格限制在國產1000元,進口1500元之間。
種植牙費用高昂并不僅限于國內。實際上,全球種植牙治療費用普遍較高,其中不僅包含材料成本,人力成本、醫院運營成本等也占很大比例。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林野教授指出,公立醫院由于承擔復雜解剖條件和疑難病例的種植治療,對種植專業醫生的要求更高,培訓周期更長、教育成本更高;民營口腔醫療機構運營成本里,通常認為醫生的人力成本和房租場地的這兩項成本都高于種植牙材料本身的成本。
目前,種植牙滲透率全球第一是韓國。據中泰證券數據,韓國每萬人種植牙數達500顆,發達國家平均為100-200顆。從產業發展來看,韓國本土種植體有奧齒泰、登騰等成熟品牌,種植體本土化率超80%。另外,人才儲配比較豐富,2012年韓國超80%牙醫擁有種植牙執照。
對比來看,我國2020年種植量約400萬顆,約每萬人種植牙數28顆,遠低于韓國以及歐洲發達國家。國內有種植資質的醫生占全體牙醫比例僅為11%。2011-2020年間種植牙數量復合增速高達46%。
此外,種植牙國產化程度不足10%。據林野介紹,相對于進口種植體,民族品牌牙種植體注冊報批程序復雜,周期漫長,不能免除臨床試驗,注冊至少需要三年時間,造成民族企業不愿投資牙科產品,民族品牌產品偏少。
行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孵化過程。種植牙行業的進一步生長,離不開國產企業的發展和醫學人才的培養,除集采外,其他配套政策也需跟進。
【來源:賽柏藍器械】

上一篇:來了!骨科大品種集采
相關閱讀
- 多地迎來“降價潮”,種牙“自由”之后牙該怎么種?2023-05-11
- 多地密集發文,種植牙價格大跳水!2023-02-13
- 醫保局:1月起,種植牙納入醫保!2023-01-05
- 規則更嚴|22省區耗材集采正式文件發布2022-11-16
- 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國家醫保局回應了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