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熔噴布漲價!官方通知:允許口罩合理漲價近10%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口罩一下子成為剛需,價格也出現波動。盡管電商、超市等渠道不定期補貨,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供不應求。目前已經出現很多口罩漲價被罰的案例擺在大家面前:口罩到底該不該漲價?漲多少合理?是否允許零售商適當加價?界定哄抬物價的臨界點又該在什么標準呢?
官方通知:允許漲價近10%
近日,南通本地寶轉發了南通發布一則通告:《南通海門市口罩網上預約購買須知》,由于口罩熔噴布價格的上漲,原本5片一組的口罩,由9元上漲至10.2元。價格上漲了13.3%。
在市場的復雜情況之下,保障經營者的正當性是重要的。
不止南通市,青島市政務網發布了“民用口罩購買須知”,消息指出,因民用口罩類型及采購渠道不同,具體銷售價格由商家按購銷差價控制在35%以內的規定確定,市民可自愿購買。
醫用口罩作為疫情期間的防護產品,對于一些商家變相大幅漲價的行為必須嚴厲打擊,這也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的必要手段。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公告中表示,凡捏造、散步漲價信息,大量囤積市場供應緊張的防疫用品,大幅度提高銷售價格,串通漲價,以及其他違法價格法律法規的行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典型案例及時予以公開曝光。
此前,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豐臺區第五十五分店因10只3M防霾口罩標價850元(單只85元)被處以300萬元的行政罰款。該事件之后,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僅1月28日就立案調查15件價格違法案件。
不過隨著醫用口罩相關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零售醫用口罩在進價基礎上合理上漲,實際上不僅是在保持商家的合理利潤,也讓大眾能夠有渠道買到口罩。
在疫情的復雜情況下,監管機構也隨著事態的進展在調整對口罩價格違規的界定標準。洪湖市市場監管局曾處罰了當地一家藥店。按照當時《湖北省市場監管局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間有關價格違法行為認定與處理的指導意見》規定,進銷價差不得超過15%標準。藥店以0.6元/只的價格進貨,以1元/只的價格售出,價差超過上述標準被判罰合計5萬余元。不過,隨后公眾對該案件存有異議,監管部門也做出調整,對“進銷差價不超15%”這一《指導意見》宣布不再執行。
商務部:口罩需求仍處高位,存在較大供應缺口
3月5日,商務部舉行網上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盡管中國口罩產能產量得到快速提升,供需狀況有了較大改善,但隨著各類企業大范圍復工復產,口罩需求仍處于高位,存在較大供應缺口。
口罩原料熔噴布每噸上漲近30倍還缺現貨
隨著口罩產能產量增加,作為口罩“心臟”材料的熔噴布供應卻一時跟不上。據了解,自疫情爆發以來熔噴布市場價格進入快速跳升通道:從疫情之前的1.2萬元/噸上下,飆漲至40萬元/噸,“一天一個價”,截至2月24日,最高已出現70萬/噸的叫價,甚至有錢也難買到。
熔噴布產能受限的原因,和口罩產業鏈產能“兩頭大中間小”直接相關:上游熔噴料和下游口罩廠產能快速擴充后,中游的熔噴布此前廠商數量較少,熔噴設備價格昂貴且關鍵部件存在缺口、設備交割期長,生產線難以快速擴產。
據國家發改委發文,截至2月29日,中國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只,日產量達到1.16億只。口罩產能產量都翻番了,核心原料熔噴布卻出現了“一布難求”。
“沒有現貨!沒有現貨!最低20萬一噸。”福建一位熔噴布經銷商3月5日告訴記者,最近他一直在疲于回復大量的詢價,“要貨的人太多了,現在供貨廠家熔噴布全部為訂單生產,基本上沒有庫存了,新客戶要想拿貨靠前怎么也得35萬。”
提前48小時!中石化產出合格熔噴布
不過在口罩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的同時,制造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噴布的生產能力也在持續提升。
作為國內最大的醫衛原料供應商,中國石化在口罩產業鏈中原本是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產者,12天籌建了10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
在燕山石化投產的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4400噸,包括兩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3條紡粘布生產線,每天可生產4噸N95熔噴布或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這些原料可以生產120萬片(4噸×30萬片/噸)N95口罩,或者600萬片(6噸×100萬片/噸)醫用平面口罩。
【來源: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