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內窺鏡應用升溫 本土品牌難敵進口優勢
核心提示:目前,在我國市場上,主要有日本的奧林巴斯、富士和賓得這幾家公司的臨床電子內窺鏡產品;已應用于臨床的主要有胃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結腸鏡、腹腔鏡等不同型號、不同規格的電子內窺鏡。
隨著我國治療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微創治療技術已成為代表醫學發展的新方向,而內窺鏡微創治療則是臨床醫學與近年來迅速發展的光機電信息科學、材料科學以及生物工程學等高科技學科的有機結合體,使用內窺鏡的微創手術以其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康復快等優勢,備受醫患雙方的青睞。目前已經成為消化、呼吸、泌尿、耳鼻喉科等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不可缺少的工具。
電子內窺鏡應用廣泛
內窺鏡的歷史經歷了從硬性光學內窺鏡到光導纖維內窺鏡、再到電子內窺鏡的過程。隨著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1983年美國人首先發明了電子內窺鏡并應用于臨床,被認為是內窺鏡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由于電子內鏡的問世,給百余年來內鏡的診斷和治療開創了歷史新篇章。
調查顯示,當前在中國市場上,主要有日本的奧林巴斯、富士和賓得這幾家公司的電子內窺鏡產品;已應用于臨床的主要有胃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結腸鏡、腹腔鏡、支氣管鏡、斜視胃鏡和雙孔道胃鏡等不同型號、不同規格的電子內窺鏡。
電子內窺鏡不是通過光學鏡頭或光導纖維傳導圖像,而是通過裝在內窺鏡先端被稱為“微型攝像機”的光電耦合元件CCD將光能轉變為電能,再經過圖像處理器 “重建”高清晰度、色彩逼真的圖像。圖像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內窺鏡的使用效果,也標志著內窺鏡技術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發展進程。電子內窺鏡的出現,使圖像質量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因此在臨床上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目前,一種無痛苦、可吞服的藥丸式電子內窺鏡已經問世并應用于臨床,主要用于胃鏡和結腸鏡無法到達的、長度達數十米的小腸疾病的診斷。這種藥丸實際上就是一種微型攝像機和圖像信號發射機,固定于患者腰帶上的接收器,可接收、處理和保存藥丸發來的彩色圖像信號;將接收器連于醫生的計算機,就可以觀察患者小腸內的所有情況。如今,電子內窺鏡的廣泛應用使早癌的診斷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特別是日本富士公司推出的內窺鏡下小探頭超聲系統,可將不同頻率、不同規格的小超聲探頭通過內窺鏡的孔道送到體內,探查不同組織層面的腫瘤狀況,大大提高了診斷的陽性率。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