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磁共振廠商現狀一覽,他們能盈利嗎?
我國的醫用磁共振設備院均擁有量和人均擁有量均處于較低水平。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加強,未來醫用磁共振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但是高端及專用產品則基本被國外品牌如通用電氣、西門子和飛利浦等壟斷,國產品牌大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場。
截止2016年8月28日,國產磁共振有效注冊證數量達到132個。
為什么有如此多的企業競爭國內市場,他們能盈利嗎?未來的前景如何?我們下面通過一些公開的數據來探討一下。
磁共振主要幾個大的部件構成:磁體,譜儀,線圈,梯度。核磁里最難的是頻譜儀,磁體,還有控制和應用軟件。
按磁場強度,磁共振分低場(永磁,開放型,0.2t到0.7t)和高場(超導,1.5t到7.0t)。永磁現在基本是以中國廠家為主,日立西門子都不再進行新品研發。也許接下來永磁慢慢會退出市場,畢竟跟超導相比成像質量較低。
國內現狀
2015年全球MRI市場規模為36.5億美元,西門子、飛利浦和通用市場占有率達到80%左右。就國內而言,超導磁共振需求量約800臺/年,以市場均價500萬元/臺估算,目前國內磁共振(醫用、科研)市場容量約40億。
據悉,1.5T磁共振超導磁體占MRI系統總成本30%至40%,3.0T磁共振超導磁體占MRI系統總成本的50%至60%。
超導磁體由于其設計的特殊性、工藝的復雜性、以及需要綜合的工程化能力、高技術門檻,導致國內一直沒有形成穩定的超導磁體產品供應,且長期以來一直被國外所壟斷。
除了GPS,國內就是聯影和奧泰能制造醫用3.0T超導磁體的。1.5T 還有豐盛、辰光醫療等。所以市場一直呼喚滿足國內客戶需求的1.5T、3.0T超導磁體并形成穩定供貨,以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國產的超導磁共振整機廠家有東軟、朗潤、聯影、奧泰、安科、萬東等,其中只有聯影用的是自研磁體。
再有,從控制和應用軟件方面來講,國產的超導很多軟件不達標。從專利上看,中國廠家的技術還遠遠落后與國際品牌,如不持續投入研發很難追上。
以上就是國內超導磁共振的技術現狀。
政策扶持
從市場角度來看,進口品牌占據了我國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7成。基于沒有掌握或僅僅部分掌握核心技術和僅剩低端市場的現狀,仍然有二十幾家企業在生產磁共振。這又是為什么呢?
這是國家扶持政策幕后起著作用。
例如:東軟包括核磁共振在內的政府補貼2013年1.4億、2014年1.51億、2015年1.67億;萬東2014年MR政府補助300萬;上海聯影在6月24日國家科技部發布的2016年度項目信息公示顯示,僅(PET/MR)項目就拿到1250萬的政府資助......相信其他二十幾家廠商也有數目不等的國家和地方補助。
正是這些國家和地方的補助誘使了有這么多的廠商參與到磁共振的研發中來。
這樣也導致了兩個結果。一種是為了滿足政府的面子工程,有可能項目通過了政府的驗收,但并不能投產,只是為了項目做樣機。
第二種是借力政府支持,加上公司發展和市場的需求,真正去做了這個項目,后續也能投產。但問題在于技術瓶頸很難突破,即使花了兩三年攻堅突破下來了,技術的價格早已經跳水,所以也無法獲得可觀收益。
國際品牌現在也都有做中低端的(一般OEM),價格也很有競爭力。例如,安徽的一個核磁投標,所有的機器最終還是給GPS拿走了。
要是論價格,國際品牌并不弱勢。同時有銷量優勢,同檔機器總體的物料成本理論上會比國產的便宜,因此他們的價格空間很大??梢哉f中低端的產品其實都在打價格戰,利潤很低。
這一點也可以從幾個上市公司招股報告中看出端倪。
以貝斯達為例,2015年1-3月、2014年度、2013年度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3.56%、42.50%、35.66%,波動較大。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在政府資助面前失去了對市場的理性分析。邁瑞在2011年前后,面對2-3億的政府資助,還是客觀的分析了市場和自身的技術實力,沒有加入到超導磁共振的競爭中來。
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我國醫療機構依賴進口的現象比較嚴重。如核磁共振、CT、MI等高性能產品則大都來自進口。
2015年,針對國產醫療設備的轉型升級,政策方一共下發18部文件,國家政策正高度關注醫療器械發展。受此影響,高端醫療器械投資前景值得期待。預計大型影像設備、高值醫療耗材等高性能醫療器械將成為未來政策扶持重點。
那么針對目前的現狀,國家在扶持政策上也應該有所調整。
國家不應全面撒網,應該考察企業的技術和市場能力,針對每個項目重點扶持兩到三家企業,不要搞大煉鋼鐵似的全國大會戰。 這樣資金相對集中持久,既形成了競爭又不浪費資源。同時企業也應從長遠市場發展的角度結合自身科研實力上項目,回歸市場本質,不應只著眼于政府補貼制定企業戰略。
【來源:麥科田醫療】

相關閱讀
- 術中磁共振的發展與選型2012-11-15
- 中國醫療電子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2009-11-16
- 滬首例內鏡下經鼻孔入路切除顱內腦膜瘤手術成功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