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瑞IPO終止!原因何在?
這兩日,“邁瑞IPO終止”的新聞在業內炸開了鍋!
邁瑞作為國產醫療器械品牌的龍頭老大,一舉一動頗受業內關注,這個結果,頗讓人意外,總體來說,邁瑞是一家技術引領,頗受業界尊重的實體企業,IPO終止,大家不免覺得惋惜。許多人疑問:邁瑞IPO為何終止?
深層次原因
被終止審查的擬上市公司,一般均存在三種嚴重的情形:
一是遭到他人舉報,舉報涉及股權變更、關聯交易、稅收、行政處罰、專利等方面,發行人及中介結構未能解決或解釋被舉報的問題;
二是擬IPO企業業績大面積下滑,本身已經不符合發行條件;
三是存在財務造假行為被發現。
擬上市公司一旦涉及三種情形,就會被終止審查。除了被動終止審查外,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主動申請終止審查。
那么邁瑞究竟是“被終止”還是“主動終止”呢?
就此我們采訪了知名醫療產業專家“小李飛刀”,“刀哥”認為:
1. 最近關于邁瑞的傳言很多,甚至其內部就有多種不同的版本流出,但邁瑞無論是被終止還是主動終止審查,都無需做過多解讀,邁瑞大概率也不會終止國內的IPO之路。
2. 比較靠譜的原因是:邁瑞醫療2014-2016年無形資產加商譽占凈資產比重分別為25.78%,33.71%和48.43%,遠遠超過20%。不符合最新的上市條件,所以擬重新申報。另外一種非主流說法則是某高層視察邁瑞,了解到一些信息,對此表示不是很認同,所以邁瑞需要進行一些變更。總體分析下來,還是商譽問題是關鍵。此外,邁瑞近些年持續買買買,頻繁的收購也埋下了隱患。
3. 邁瑞本來就是從美股私有化下來的,就是因為在美國這種醫療器械成熟市場市盈率和認可度不高才選擇回歸A股。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領軍企業,其較高的品牌價值也是商譽高的原因之一。
4. 新一屆發審委對擬上市企業合規的審查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不再像以前那么關注企業業績和行業地位。我們必須承認合規是必要的,也是大勢所趨。但如果在當下“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大環境下硬要以誰稍微白一點作為準則或許會錯殺一些有著極高潛質的優秀企業,同時也偏離了資本市場發展的初衷。如果邁瑞這樣的公司最終都折戟IPO,那么對邁瑞乃至國內醫療器械資本市場都將是一種悲哀和打擊。
5. 邁瑞下一步的打算有幾種可能,包括更新材料、更換機構、借殼、做大業績、重報創業板等等。
總之,應該不用多久就會逐漸明朗,讓我們拭目以待并祝邁瑞好運!
無論是2016年3月6日邁瑞以33億美元完成私有化退市,還是2017年5月26日公布招股說明書籌備回歸國內A股上市,這家醫械大佬都在牽動著市場的視線,外界對邁瑞的上市頗為期待。
邁瑞總部設在深圳,全球范圍內擁有57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其中中國境內18家,在北美、歐洲、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有39家。2016年,邁瑞的營業收入達90.31億元,為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其海外銷售收入占比達到了一半。其產品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儀和醫學影像三大領域。當前,邁瑞為全球190多個國家及地區,中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9%以上的三甲醫院提供相關服務。
被視為中概股代表之一的邁瑞醫療,資本界對其上市后的表現普遍看好。此前,華大基因在上市僅4個月市值就翻13倍破了千億大關,藥明康德拆分出的藥明生物上市首日股價就上漲37%,市值超279億元,有藥明康德、華大基因等醫藥行業大佬們的搶眼表現先例,外界預計,成功上市之后,邁瑞很快可躋身千億市值的隊伍。
為何終止審查?
這一龐大規模的醫械公司,在國內IPO上市被終止審查,不得不引起關注者猜測紛紛。
終止審查,意味著邁瑞本次申請IPO已宣告結束。監管部門對本次IPO的審查結案,未獲得證監會通過。也就是說,邁瑞的A股之路需卷土重來。
專業人士介紹,一般來說終止審查主要有五種情況:
1. 申請人主動要求撤回申請;
2. 申請人是自然人,該自然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
3. 申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
4. 申請人未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交書面回復意見,且未提交延期回復的報告,或者雖提交延期回復的報告,但未說明理由或理由不充分;
5. 申請人未在30個工作日內提交書面回復意見。其中,主動撤回并終止、未按要求或按時提交有關材料被終止兩種最多。
而據E藥經理人多方了解,此次邁瑞IPO被相關部門決定為終止審查,很有可能與證監會對IPO做出的一系列新規相關,邁瑞需要對遞交的財務資料等做出相應調整再次申報。2017年12月初,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兩則“發行監管問答”,就IPO申請的反饋回復時間、中止審查、恢復審查、終止審查等有關事項作出明確規定,同時更新了對IPO預先披露材料報送等相關事項的要求。
關于終止審查,新規明確“首發公開發行的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且逾期3個月未更新的企業,將終止審查”。分析師分析,這些新規使得需要提供、補充、完善申請材料或新的財務資料的擬上市企業很被動。
據悉,在證監會發行部的發行審核新規未出前,因提供、補充、完善申請材料或新的財務資料、回復意見等原因,中止審核較常見。與終止審查不同,中止審查還可恢復審查,過程中可能由于資料存疑,需要做出解釋。在新規中,“IPO申報中止的時間原則上不應超過三個月,如果超過三個月,要把申報材料撤回重啟IPO進程”,但三個月對很多企業來說時間不足, 很多本來選擇“中止審查”的改選“終止審查”,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隨之暴增。
發審委新規攔住巨頭
2017年新一屆發審委上任,相關人士表示,新發審委更關注企業全面的內部控制,而不僅僅是行業與財務盈利。即使邁瑞作為行業龍頭,也不得不面臨更為嚴格的審核。
邁瑞IPO終止審查,直接的影響之一是對其品牌商譽的影響。此外,邁瑞還將面臨部分資金損失。
從整個市場來看,據wind數據,2017年IPO上市企業達436家,發行費用總計211.1148億元,平均每家發行費用需4842.08萬元,上市總費用1852.47萬元~17193.19萬元不等。發行上市總費用主要包括中介機構費、交易所費、推廣輔助費,其中中介機構費用占比較大。再加上邁瑞重新申報IPO的發行上市費用,又將是一筆不小開支。
隨著越來越多公司排隊過會,證監門檻越來越高,邁瑞卷土重來也必將消耗一定時間成本。
自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履職,IPO通過率開始明顯降低。有數據顯示,2017年1月1日~2017年10月8日,IPO上會405家,過會328家,通過率高達80.99%;而從2017年10月9日~2018年1月31日的IPO審核情況來看,上會企業共143家,過會70家,過會率僅為48.95%。
新發審委更加關注發行人的經營規范的問題,對于補繳稅款、行政處罰、訴訟或者仲裁等問題都會更加敏感和關注。在新的IPO審核機制下,只要發現IPO材料不合邏輯,或是某一個關鍵的財務指標造假注水,那么發審委就可以一票否決。此外,IPO過會方面新規嚴規頻出,例如企業在IPO被否決后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對IPO公司的中止審查、終止審查等流程和環節作出新調整。
在這種趨勢下,邁瑞的再次申報可能將面臨不少新挑戰,但邁瑞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仍可以較快速度達到目的地。
雖然過會率在大幅減少,不過也有分析師指出,2017年以來新股審核發行上市的節奏大大加快,等待上會的公司排隊時間得到壓縮。例如,2017年上市的大參林僅109天實現掛牌交易。與邁瑞面臨同樣的情況,漱玉平民大藥房曾在2017年12月終止審查,而2018年1月24日即發布IPO輔導公告卷土重來。
邁瑞擁有全球研發、營銷和服務網絡,商業模式較為成熟,且外界對其發展看好,雖還有一段上市之路要走,未來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仍有看頭。
【來源:醫療人咖啡、醫藥經理人】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