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西門子、飛利浦把持七成醫療器械市場
我國每年要花數億美元的外匯從國外進口大量醫療設備,國內有近70%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已被發達國家公司瓜分,核磁、M R、C T等醫療設備市場主要集中在G E、西門子和飛利浦等外資公司手里。
一邊是患者抱怨診斷費太高,一邊是醫院叫苦收不回成本。這是中國醫療界存在了多年的怪圈。
廣州某三甲區院里,一個普通頭顱C T診斷要500到800元,高端一些的PETCT診斷要過千元。而就在患者們抱怨高額診斷費的同時,主治醫師給記者算了筆賬,買G E的機器花了4000多萬,不包括專人操作,每天機器的折舊耗材費就要1000多塊,“如果機器再出點故障,跨國公司人工可高了去了,每小時100美金以上,所以我們是養著機器”。
不過這一怪圈將被中國自主技術打破。5月26日,東軟集團[18.38 0.05%](600718)控股子公司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裝置)在沈陽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在大型高尖端醫療裝備領域的一項空白,并獲得了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東軟成為我國第一家能夠生產并面向國際市場銷售PET的公司。
這是能夠改變整個醫療產業上下游生態交易結構的標志性事件。中國企業終于拿到了被認為全世界最難進的美國高端醫療裝備市場的通行證,以東軟為代表的“中國價格”將打破長期以來的國際壟斷,在醫改帶來的280億醫療設備大市場中,不再拱手讓給擦拳摩掌的跨國公司。更重要的是居高不下的醫患成本將隨之降低。
檢查費是虛高,還是賠錢?
雙方都叫苦的醫患矛盾已經成了中國最古怪的一對矛盾,其中在醫療診斷費用上更是熱點———患者指責天價檢查費虛高,以感冒為例,用藥打針可能幾十塊錢,但各種依靠設備才能完成的檢查,收費就可能高達1000元以上。
但與此同時,醫院也在叫苦,“CT、核磁共振這類診斷收費不僅不算‘牟利先鋒’,而是根本收不回成本”。據了解,按一般三甲醫院的定價,CT、核磁共振這樣價值上千萬元的設備,回收期也要15年左右。
兩年前,面對這股愈演愈烈的醫患矛盾,國家也曾希望用政策規范市場,比如限制進口高端設備,限制患者檢查費價格,但這些指導性政策最終都不了了之。“高端設備的定價權不在我們手上,而這些設備還少不了”。廣州中山一院的醫護人員向記者解釋,“這類檢測,盡管病人們都嫌貴,但是做過檢查的人40%都改變了治療方案。”
三大巨頭把持七成中國市場
各項醫療檢查費的虛高,是“天價”醫療器械帶來的成本,而“天價”背后,是三大巨頭把持中國市場的現狀。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要花數億美元的外匯從國外進口大量醫療設備,國內有近70%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已被發達國家公司瓜分,核磁、M R、CT等醫療設備市場主要集中在G E、西門子和飛利浦等外資公司手里。
為什么不使用國產的C T?當記者在醫院采訪時,被問到的醫院工作人員表情詫異,“國產的CT能用嗎?”綜觀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省市一級的三級醫院除了一些常規消耗性產品外,主要醫療器械均是洋貨統治;即使是縣區級的二級醫院,也有2/3的醫療器械采用進口貨;只是在鄉鎮、街道的一級醫院才多用國產貨。
國產C T已經研發出來十年,為什么幾家跨國公司在這么龐大的市場上依然能占據七成份額?去年一份來自大洋彼岸的訴訟文件,將西門子“賄賂案”再次曝光在公眾的視線中。一份美國司法部文件顯示,西門子在中國最賺錢的醫療部門均涉黑。本報也曾連續報道過醫療器械行業的賄賂黑幕,包括G E、飛利浦幾大巨頭均涉嫌商業賄賂,在醫療器械行業兩成的利潤被用來商業賄賂已經是行業里不爭的潛規劃。
劉積仁冀望分享新醫改大餐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的C T全部依賴進口,當時第三代全身C T機每臺價格50萬到100萬美金,由于資金緊張,中國進口的3000余臺全身C T中,六成是二手CT,都是國外應淘汰報廢的機器。1987年,國家花150萬美金從國外進口了三臺CT,全部癱瘓,外國專家跑了,三臺機器成了廢鐵。隨后中國產生了自己研制自有知識產權的C T機念頭,國家六部委聯合立項投入1.2億攻關CT機,但終告失敗。1998年,東軟研發出了第一臺C T (C T機里技術門檻最高的是軟件系統),打破了三巨頭壟斷市場的格局。
東軟最初在賣國貨C T時,跨國公司常告誡院長們,“不要成為民族產品的犧牲品”;最初的國貨C T也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那些經費不足的醫院才會找上東軟。但無論如何,國貨C T的加入,開始顛覆行業規則,跨國公司不得不大幅實施降價,在耗材備件上,跨國公司C T機專用的小型計算機更換一部要幾十萬,而東軟只要幾千塊錢。
PE T C T是東軟花了四年時間,投入四億美金打造的,此前只有美國、日本可以生產。由于技術門檻高,市場高度壟斷(全球一共4家公司生產)。核醫學專家、北京阜外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何作祥教授告訴記者,PET是全球最先進的診斷設備,在診斷和治療威脅人類生命最嚴重的兩大類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上是最好的診斷設備,“過去主要是價格上限制了這項設備在國內的普及”。
如今,高端國產醫療開始走出國門,以東軟為例,已經在全世界五大洲55個國家裝了300臺C T和一百臺核磁共振,在高端醫療廝殺最激烈的美國也安裝了30多臺。今年7月,中國的第一臺PE T將在美國銷售。可惜的是還沒有拿到國內的準入證,但墻外開花墻內香,劉積仁也希望靠著國際化,分享新醫改大餐。
南都網報記者 高凌云

相關閱讀
- 集采擴圍通知:IVD試劑、大型設備、介入類…2023-05-09
- 86個器械獲批:GE、強生、威高……2020-10-27
- 這類器械數量:羅氏第一、強生第二、西門子第三2020-07-17
- 西門子和京東,官宣2020-07-07
- 剛剛!聯影醫療宣布大動作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