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醫藥巨頭:夢想能否變成現實?
國際金融危機陰云籠罩,在對全球醫藥行業形成嚴峻挑戰的大環境下,中國醫藥市場仍然穩定增長,尤其是根據新醫改方案,中國各級政府在未來3年將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完善醫療保障體系,這對于中外醫藥制造企業來說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跨國醫藥巨頭們也夢想在這場盛宴中分得一杯羹。那么在新醫改方案正式公布、眾多配套文件即將不斷浮出水面的情況下———
2009年4月6日,新醫改方案正式對外公布,根據該方案2009年至2011年,中國各級政府將斥資人民幣8500億元推動醫療體系改革。這對于中外醫療器械、醫藥行業來說無疑是塊誘人的大蛋糕。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沉寂期后,有關醫改進程的消息又有了新眉目,日前發改委正在協調相關部委,爭取在6月陸續出臺醫改配套文件。此次醫改配套文件最終鎖定為21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五項重點改革出臺的操作性文件;另一類是圍繞改革體制機制的文件,主要包括改革藥品和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政策等。新醫改對整個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而言,是一場值得歡慶的“盛宴”,但如何應對市場新的變化也是企業關注的焦點,新醫改到底將為行業帶來什么影響,長袖善舞的跨國藥企在這樣的背景下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新醫改掀起投資熱潮
新醫改所帶來的市場機遇對于很多藥企來說,無疑是座巨大的金礦。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對于醫療投入的不斷增加,人們對疾病的認知和對醫學的需求也不斷提高,這些因素從不同層面加速了中國醫藥市場的增長,而新醫改的推出,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醫療領域的投入,未來的醫藥市場發展將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快的增長。專家認為,新醫改政策的實施將給中國醫藥市場帶來上億元規模的擴容,為此,許多跨國藥企對醫改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甚至開始部署各自的技術合作和營銷隊伍。
據 全 球 領 先 的 醫 藥 咨 詢 公 司IMSHealth統計,即使在金融危機下,跨國藥企仍紛紛加大在中國的投資。今年前5個月平均每一個月就有一家跨國藥企宣布在華增資,其頻繁程度可見一斑。
最先掀起2009年投資熱的跨國藥企是拜耳醫藥保健旗下的拜耳先靈醫藥,2月份拜耳先靈醫藥宣布將投入1億歐元在北京建立全球研發中心,使該中心成為拜耳醫藥保健的全球第四大研發基地。
新醫改也讓禮來公司歡欣鼓舞。中國在禮來的全球布局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禮來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李勵達博士在接受采訪時稱,“新醫改方案對在中國市場上發展與經營的外國藥企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信息,禮來將大幅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企業都在收縮戰線,減少投資,但是這一原則似乎不適用面臨重大機遇的中國醫藥市場。”
3月19日,禮來旗下的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也宣布斥資逾4200萬美元對現有的蘇州工廠進行擴建。禮來公司還迅速調整了其戰略來順應醫改,比如,增加人手以增加覆蓋面,大部分的銷售人員都來自大城市的大醫院,未來還會增加對中小城市和農村的覆蓋等。
同時為更好地通過藥物創新滿足病人的需求,禮來公司在開展自己的技術合作上也不遺余力,其在中國的研發模式不是簡單地在中國成立自己的研發中心,而是通過研發外包、風險與利益共享以及風險投資的不同方式,與中國本土企業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
4月21日來訪中國的賽諾菲-安萬特首席執行官魏巴赫也表達了賽諾菲-安萬特集團對于參與中國新醫改的愿望:“醫療服務的普及,使得民眾對藥品的需求提高,對于我們公司而言,這確實存在著許多機會,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參與到中國的醫改之中。同時,我們將會和中國相關的部門進行多方面的合作。比如我們有很好的有關預防疾病的培訓項目,可以投資對大眾進行健康教育,這都有助于幫助患者降低整體的治病成本。”而就在他的這次中國之行,賽諾菲-安萬特集團宣布將增加9000萬美元投資金額,用于擴建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來得時(甘精胰島素)預填充SoloSTAR預灌裝生產線;同時斥資人民幣2.7億元在杭州濱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新的生產基地,以代替現位于杭州市區的工廠。
可以說,在國內企業都在期待從新醫改方案中受益的同時,跨國公司也希望從這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其投資、增資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醫療器械企業群雄逐鹿
不僅是制藥企業,醫療器械企業更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興奮。
此次新醫改方案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而國家對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惠及的就是醫療器械。業內分析師也認為,醫療器械市場將迎來一個難得的機遇。雖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醫療器械市場是美國、歐盟、日本,但中國市場的潛力更大。根據數據統計,在發達國家醫療設備和器械產業與制藥產業的產值比例為1:1.9,在中國這個比例僅為1:5。隨著醫療機構不斷淘汰老舊殘次醫療器械、更新設備,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潛力將不可估量,目前,有近2萬家城市醫院需要進行設備更新,多達30萬家農村醫院要進行設備添加,同時新一輪的醫療體制改革方案出臺,更促使這一市場的進一步擴容。
而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題為《中國醫藥行業展望》的報告中也顯示,醫療器械將是中國醫藥和生命行業中發展最為迅猛的板塊,并將為國內外醫藥公司提供清晰的發展機會。
雖然客場作戰,對市場的熟悉程度遠遠不及本土企業,但跨國醫療器械巨頭仍表現出不容小覷的實力,它們憑借技術優勢,占據了中國近70%的醫療器械市場,且均是高端市場;省市級醫院除了一些常規消耗性產品外,主要醫療器械均是外資品牌;縣區級醫院有2/3的醫療器械采用外資品牌;只有鄉鎮、街道醫院才多用國產品牌。而它們也讀懂新醫改的含義,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圈地”。銳珂醫療、西門子等跨國醫療器械企業推出的新產品都更具針對性,目標就是新醫改潛在的市場機會。“新醫改無疑將為業內帶來機會,我們也在積極解讀政策,同時也將配合政府,將新醫改的設想變成現實。”銳珂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劉杰如是指出。
而除了銳珂醫療、西門子外,一些傳統的醫療電子巨頭,如GE、飛利浦等也大規模參與進來,而像佳能、索尼、奧林巴斯等傳統消費電子類企業也憑借自身在半導體制造和影像技術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加速進軍中國,期望在新醫改中分得一杯羹。不僅如此,英特爾、微軟、IBM等IT巨頭也不斷推出“數字化醫療”等概念。一場因新醫改而誘發的爭奪醫械市場商機的“戰役”正在上演。
索尼最新發布的一款專為基層市場設計的醫療超聲打印機便是著眼于新醫改帶來的市場機遇。“隨著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國家新醫改政策的積極推進,基層醫療市場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索尼中國專業系統集團副總裁裴健表示,2009年正式推出的醫療改革計劃證實了中國政府在基礎醫療改革方面的決心,而這些轉變帶來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對于基礎醫療設備的需求,例如超聲、X線機、生化儀和心電圖儀這類歸于“基礎設備”的設備將會是中國政府集中采購的重點。
跨國巨頭的“新圈地”運動
一直以來,跨國醫藥公司市場重點定位在一、二類城市的三甲醫院,它們憑借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在高端市場具有絕對的優勢。但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尤其此次醫改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個改革重點,基層醫療市場的潛力開始蘇醒,這使很多企業摩拳擦掌,一向駐足高端市場的跨國醫藥公司也開始跑馬圈地,更多地將目光集中到社區和農村醫藥市場。
拜耳就是這些敏感的跨國醫藥企業中的一員。早在新醫改方案出臺前,拜耳就不斷調整戰略,向中國農村以及西部市場布局,拜耳醫藥保健中國公司2008年實現了47%的高增長,成為在華跨國制藥企業的“老大”。而這一業績正是得益于其將業務擴展到我國的農村和西部市場。事實上,早在2007年9月衛生部與拜耳醫藥保健就曾共同發起“走進西部”萬名縣級醫院醫生培訓項目;2008年拜耳先靈首次通過合作關系開展項目培訓,為中國的廣大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醫療保健和健康知識的培訓;從 2008年開始的HOME項目,將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針對城市的慢性疾病管理建立檔案庫和開展健康教育。
而醫療器械企業也迅速捕捉到這一信號,并開始積極布局市場,向基層醫療市場深入,以期搶占市場先機。
2007年中央財政開始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鄉鎮衛生院的設備更新和添置時,西門子就認識到這一政策導向,發起了為期5年的農村醫療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000萬美元。2008年10月,西門子又與衛生部合作在陜西洛川建起了“西門子新農村醫療示范中心”,借此在中國農村推廣其“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設備解決方案和醫療服務模式”。
像西門子這樣關注低端市場的跨國醫療器械企業并不在少數。2008年末,GE醫療集團宣布,將通過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與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外合資公司,致力于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基礎醫療市場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普及型醫療科技產品。而更早在2004年6月,飛利浦公司就與東軟集團合資成立醫療設備研發與生產機構,主要面對中國內地市場。
夢想實現仍面臨多重挑戰
雖然新醫改對于整個醫藥行業來說,充滿巨大的機遇,很多業內人士也紛紛看好這一政策對于企業利好影響,但并非所有的醫藥制造企業都會受益。在面對機遇的同時,企業仍面臨著行業調整甚至洗牌的巨大挑戰,很多資金、技術實力薄弱的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即使是對于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來說,也并非全面利好,它們亦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
首先,按照醫改意見,我國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由國家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雖然目錄出臺時間一拖再拖,圍繞著基本藥物目錄的各方博弈還在繼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全部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物,國家對基本藥物目錄品種的定價不會太高。這意味著更具價格競爭力的本土醫藥品牌將迎來發展良機,而藥品價格遠遠高于國內品牌的跨國制藥企業遭遇尷尬局面,它們希望產品以目前的價格進入基本藥物目錄是很困難的。
同時,跨國醫藥企業一直以來都倚重專利藥的生產和研發,而目前新醫改在某些具體政策方面尚不明朗,比如基本藥物制度的具體細節以及專利藥的定價等問題,都是跨國醫藥企業迫切關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跨國醫藥企業希望在新醫改中分得一杯羹的夢想能否實現的關鍵。
對于絕大多數跨國醫藥企業來說,他們目前所希望的是政府在制定新的醫改政策時營造一個鼓勵制藥行業不斷創新的政策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創造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鼓勵藥品研制與開發企業在華貿易、投資與發展。
而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區總裁龐納博總結認為,外資企業能否在此市場發展大潮中分到一杯羹,取決于幾個因素:政府對創新藥物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創新藥物市場準入機制、醫保報銷目錄的更新實施情況、設立國際標準的藥品質量標準以及當前爭議中藥品定價政策改革。如果以上因素不能找到恰當的解決途徑,專注于專利藥品研發的跨國藥企市場份額將會縮小,與本土仿制藥企業的市場份額差也將拉大。
【相關鏈接】
關于新醫改方案
2009年1月21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已經醞釀3年之久的“醫改方案”獲得原則通過。有別于始自1997年、全面啟動于2000年的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人們把這一輪改革稱為“新醫改”。
2009年4月6日,新醫改方案正式公布,明確2009—2011年,國家將出資8500億元推動醫療體系改革。新醫改將重點進行五項改革,分別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整體而言,醫改方案仍是框架性的方案,尚待操作細則的出臺。然而醫改大的方向,包括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全民醫保、基本藥物制度、公立醫院改革等是非常明確的。
基本藥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較普遍的形式,對于降低藥價、保障基本藥物的供應有重要作用。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國家藥物政策的核心。其遴選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針對主要疾病醫療所需而制定的。基本藥物是初級醫療衛生所需的最基本且必須的藥物。為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需制定國家藥品處方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臨床診療指南。據悉,衛生部已組織醫藥學有關專家逐一制定這些政策與技術規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新版即將公布;國家藥品處方集已啟動制定。
新醫改方案在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領域明確提出“加強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據了解,國家2008—2010年將加大這方面的建設力度,投資總額達到265億元,其中設備購置費用在82億元左右,假設分3年逐步投入,則該部分就能保證市場每年12%的增長,同時該部分投資將直接拉動中低端醫療器械的發展,直接惠及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新醫改特別強調“堅持中西醫并重”,把中醫藥作為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走上規范和創新之路是產業發展的必然。
除了關注農村,針對城市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也成為下一步改革的重點。中國提出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要覆蓋全部城鄉居民,包括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以及城市老人、殘疾人和兒童。
中國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視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即從中長期看,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中國經濟社會現代化轉型必須要邁過的一個“坎”;而從短期看,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消除百姓的后顧之憂,從而為促進內需做出巨大貢獻。
面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一世界性難題,中國政府看到了改革的艱巨性。盡管近年來政府衛生投入不斷增長,但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
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醫藥衛生體制。 (公秀華)

相關閱讀
- 全球醫療器械100強發布,5家中國企業上榜2022-03-08
- 云南要建107家醫院 醫療器械企業機會來了2017-06-19
- 工信部部長:新增一批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上市2017-03-22
- 交叉檢查!醫療器械企業8成被查出5大問題2016-08-19
- CFDA發布《年報》 8%醫療器械企業已消失!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