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項新增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十三五”開局的第一個春天,殘疾人朋友們又迎來了黨和國家新的“大禮包”。近日,人社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新增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23號)。本次新增項目的適用范圍廣、受益人群多,對于整體提升我國基本醫保醫療康復的保障水平、減輕殘疾人家庭負擔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親愛的殘疾人朋友們,趕緊對照文章的“禮單”看看您能享受哪些優惠吧!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國發〔2015〕7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我國基本醫療康復保障水平,滿足廣大殘疾人等功能障礙者的康復需求,近日,人社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新增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23號),要求各地在6月30日前,在保留原有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基礎上,將康復綜合評定、吞咽功能障礙檢查、手功能評定等新增20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同時,對康復項目的限定支付范圍、使用管理、費用審核等提出了詳細的要求。
本次新增醫療康復項目的特點
與2010年《關于將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通知》(衛農衛發〔2010〕80號)文件相比,本次新增的康復項目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兼顧了功能評定性項目和治療性康復項目。新增的20個項目中,功能評定性項目和治療性康復項目分別占40%和60%,體現了醫療康復的特點,也更貼近殘疾人需求。
二是兼顧了各康復領域。對肢體殘疾康復、精神殘疾康復、言語殘疾康復、聽力殘疾康復等類別,20項康復項目中都有所兼顧。針對使用輔助器具開展功能訓練,本次新增的醫療康復項目納入了“輪椅技能訓練”和“電動起立床訓練”兩項。
三是兼顧了各類人群康復需求。與2010年文件相比,為落實《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精神,本次新增醫療康復項目在兼顧各類別殘疾人醫療康復需求的基礎上,重點考慮殘疾兒童、精神殘疾人、老人等特殊群體,納入了適用于兒童的孤獨癥診斷訪談量表測評、小兒行為聽力測試、兒童聽力障礙語言訓練;適用于精神殘疾人的精神障礙作業療法訓練;適用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吞咽功能障礙檢查、日常生活動作訓練、電動起立床訓練等醫療康復項目。
本次新增醫療康復項目兼顧了評定性項目和治療性項目,涉及肢體、精神、聽力、言語等各類殘疾人,除了功能訓練外,此次新增的康復項目還包括了日常生活訓練、輪椅技能訓練等殘疾人迫切需要的康復項目,進一步滿足了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醫療康復需求,對提高我國康復醫療的保障水平,促進殘疾人等功能障礙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實施有保障
文件提出了4條措施,以確保新增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的有序實施。一是各省(區、市)對原已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應繼續保留,按規定予以支付。二是各省(區、市)可根據當地實際,組織專家對新增醫療康復項目的限定支付范圍進行論證,并進行適當調整。三是各統籌地區要加強基金預算管理,完善適應醫療康復的醫保支付方式,加強項目監管和費用審核管理,避免資金浪費和服務過度利用。四是相關部門要加強行業監管,規范提供醫療康復項目的康復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和醫療康復服務行為。
另外,新增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是針對進一步提高殘疾人醫療康復保障水平進行專門的制度安排,中國殘聯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將文件精神落到實處,確保殘疾人醫療康復需求得到滿足。一是以中國殘聯名義下發貫徹落實《通知》的通知,對各地殘聯提高認識、加強宣傳和推動落實提出明確要求。二是通過中國殘聯網站、中國殘聯“兩微一端”及其他媒體,加強政策解釋和宣傳。各地殘聯要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政策宣傳工作,提高廣大殘疾人和相關康復機構對《通知》的知曉率,并主動協調當地人社等有關部門給予明確解釋和解答。三是各級殘聯積極配合人社、衛生計生、民政、財政等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在6月30日前將“康復綜合評定”等20項新增康復項目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四是中國殘聯與各地殘聯繼續發揮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不斷了解、反映殘疾人的醫療康復需求,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加大投入,做好殘疾人康復救助。

相關閱讀
- 青海“十三五”醫改:將在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2017-08-18
- 醫保支付:將重點保證國產、控制進口耗材2016-11-28
- 醫療器械服務概念收政策紅包大漲 迪安診斷漲停2015-04-01
- 自主研發高新技術醫療器械 解決看病貴問題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