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療器械監管及行業發展的規范之路綜述
湖北、江蘇等地采取突出監管重點、實行分級管理的方式,集中主要力量加強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監管;同時,輔以技術監督與指導,嚴格整改復查,對于醫療器械監督抽查中產品不合格的企業除依法處罰外,還堅持“三不”原則,即原因不分析清楚不放過,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過,責任不追究不放過。浙江、上海等地有針對性地啟動全省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關鍵環節的全面檢查,重點檢查產品的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與出廠檢驗等環節是否存在違規行為,是否存在與產品質量直接相關的安全隱患,并嚴格監督企業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整改,組織對部分風險度較高、存在問題較多企業進行突擊檢查,進一步掌握部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真實情況,發現一些在常規檢查中難以暴露的問題與安全隱患,為進一步改進醫療器械監管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其實,經過這些年的工作實踐,在醫療器械生產監管方面,各地監管部門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比如監管手段上有日常監管和突擊檢查相結合、質量監督抽驗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等;監管措施上有強化重點環節監管、突出重點產品監管等;監管制度上有建立企業日常監管檔案、推進生產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等。可以說,現在的醫療器械生產監管已經做到了區域有重點、環節有重點、品種有重點,且措施有力、制度有效、成效顯著,全國醫療器械生產秩序明顯好轉,規范生產質量管理理念已經深深植根于企業人員的思想中。在這一成效基礎上,2007年全國醫療器械監管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探索醫療器械監管工作規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器械監管體系。
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組織開展的醫療器械生產質量體系專項整治,應該說是對我國醫療器械生產管理的一次全面檢查。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各地監管部門重點對生產重點產品的生產企業質量體系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從職責制定、原料采購、過程控制到質量檢驗、成品放行等各環節進行全面檢查,有效規范了企業生產質量管理。統計顯示,專項整治以來,各省(區、市)核查企業生產質量體系總次數20092家次,檢查的覆蓋面達100%;突擊檢查7156次,重點品種專項檢查2948次,通過檢查立案并處理完畢企業數413家,自愿退出企業數427家,限期整改企業2255家,停產整改企業227家,注銷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1029家,撤銷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15家;對生產動物源和同種異體醫療器械、宮內節育器、骨科內固定器械和血管內支架的88家企業的質量體系運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其中,17家企業停產整頓,21家企業限期整改。
通過對醫療器械生產環節的專項整治,有效查處了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違規違法生產行為,醫療器械生產行為進一步規范,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水平得到提高,生產企業的守法意識、質量意識明顯增強。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醫療器械監管的要求又再一次提高,在今年的全國醫療器械監管工作會議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張敬禮強調,當前醫療器械監管工作要走向規范化,更加符合市場和監管的需要,更有效地保證公眾用械安全,要做到專項整治與長效機制建設齊頭并進,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醫療器械安全的重點難點問題。

相關閱讀
- 《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管理辦法》發布2018-09-03
- 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討會在京召開2018-08-23
- 醫械監管條例再修 罰金漲了,對個人罰款、甚至終身禁入2018-06-26
- 醫械企業注意!此類產品,12部門聯合嚴打來襲2017-06-20
- 醫療器械監管風暴再起 多地多企業遭重罰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