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圈錢”企業叫苦醫療器械招標當規范
目前國內很多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過程中,企業需要向中介機構支付各種費用,通常每個品規要交30元報名費,如果中標,每個品規又要交300元中標費,除此之外,還有標書費、保證金等。有的企業一年付給中介的招標費用高達4000萬元,年終按銷售額5%交費等等。某些招標中介機構借招標和集中采購的名義向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收取不合理費用,出現了“圈錢”的趨勢。
醫療藥品、器械及耗材的生產企業,在集中招標過程中,需要向中介機構支付各種費用,有的企業一年付給中介的招標費竟高達4000萬元。廣東省政協委員石玉玲提議,應該盡快出臺中介機構合理收費的標準,同時對中介機構收費進行檢查,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才能“有氣可喘”。
中介“圈錢” 企業叫苦
石玉玲提出,目前國內很多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過程中,企業需要向中介機構支付各種費用,通常每個品規要交30元報名費,如果中標,每個品規又要交300元中標費,除此之外,還有標書費、保證金等。有的企業一年付給中介的招標費用高達4000萬元,年終按銷售額5%交費等等。
更為嚴重的是,企業流動資金被占用的情況也非常突出,某些招標中介機構借招標和集中采購的名義向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收費不合理,出現了“圈錢”的趨勢,各類名目的費用層出不窮,如代理費、履約保證金、質保金、廉政保證金、風險金等,動輒上萬元。
“價格戰”造就生存難題
提案還指出,企業在繳納高額費用的同時,有相當部分的費用是沒有收據或發票的。有些招標到期后,招標中介機構不和企業結算,造成企業資金無法收回。企業每年需參加各類各級招標不下10余次,如果每次都要繳納數萬元費用的話,單就這部分被占用的資金,不少規模較小的企業是無力承擔的。
據介紹,過去只有價格在10萬元以上的醫療器械才需要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購買,招標范圍不斷擴大后,連簡單的醫療設備和低值一次性耗材也不能幸免。國內大多數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還處于低水平仿制階段,中小企業居多,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多數處于微利或虧本的邊緣。
醫療器械集中招標制度的推行,導致部分產品的價格一降再降,出現了價格戰的苗頭,大大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使得企業無法在售后服務、質量改進和新品研發上持續投入,許多企業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中介機構收費應規范
提案人石玉玲因此建議,應該盡快出臺中介機構合理收費的標準,以及對中介機構收費進行檢查。
她認為,對于上世紀80年代剛剛起步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來說,需要政府給予適當的政策與經濟扶持,具體到醫療藥品、器械及耗材招標集中招標而言,在集中招標的產品價值、類別和時間進度確定方面予以區分。

相關閱讀
- 醫療器械招標中的秘密 核心在于“博弈”!2016-01-08
- 國家衛計委發補充通知:督促11月開標,禁止二次議價!2015-10-22
- 10省醫用耗材招標進展一覽表2015-09-29
- 醫療器械招標采購“防火墻”亟待升級2015-05-18
- 醫療器械企業痛陳招標怪現狀201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