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療擴張二、三線城市 醫療人才仍為瓶頸
近日,瑞爾集團旗下瑞泰口腔宣布全面進軍重慶,一舉入資華西口腔重慶門診、久悅齒科。公司預計將于2020年完成在渝30家口腔醫院及門診部的布局。
除瑞泰口腔外,近年來拜博口腔、歡樂口腔等民營機構亦在爭奪重慶市場。在瑞爾集團創始人兼總裁鄒其芳看來,由于經濟收入提高、口腔保健意識增加、市場逐漸成熟,目前,各種體量的口腔醫療連鎖機構都在積極布局二、三線城市。
聯訊證券認為,國內民營口腔醫療機構雖數量眾多,但由于中國口腔醫療的“滲透率”較低,尚未出現壟斷者,行業集中度極低,不少二、三線城市的市場還未開發,發展空間巨大。
出于口腔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可復制能力強等特點,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這一領域。不過,在鄒其芳看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資本在口腔醫療發展中的作用亦是如此。
“醫療是賺慢錢的行業,需要對質量的把控及品牌認知度,也需要專家團隊的組建及人才的培養,急功近利的風投肯定要出問題,這樣的錢再多我們也不會選擇。”
布局二、三線城市
目前,瑞泰在重慶已開設11家口腔門診,初步形成區域性口腔醫療服務網絡,未來,公司還將在重慶地區繼續開設二級口腔醫院及口腔專科門診,計劃至2020年完成在渝30家醫院及診所布局。未來的五年里,瑞泰口腔將加大發展步伐,計劃通過自建,投資以及合作等方式,建立一個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千家口腔醫療連鎖機構網絡,為中國日益增長的白領家庭提供專業的口腔醫療健康服務。
資料顯示,瑞泰口腔隸屬于口腔連鎖瑞爾集團,于2012年在北京成立,采取直營自建、投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先后進入成都、寧波、重慶、西安、青島等多個城市。截至目前,瑞泰口腔已發展成為擁有3家直營二級口腔專科醫院、30多家直營口腔門診部,以及在30多個城市擁有合作診所的大型口腔連鎖機構,初步形成了全國性口腔醫療服務網絡。
之所以會積極布局二、三線城市,鄒其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口腔醫療機構目前缺口很大,據統計,我國口腔疾病患病率高達97.6%,而每1.1萬人才有1位口腔醫師;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市場飽和度偏低,有望獲得井噴式爆發。
據了解,瑞爾在2007-2008年就有進入二、三線城市的想法,但調研發現這個市場并不成熟,于是在2012-2013年才正式啟動這個瑞泰口腔項目。
在鄒其芳看來,“欲取鳴琴彈,還得知音賞”,而這個知音便是中產階層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升。“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及口腔保健意識的提升是重要因素。”
而從各大口腔醫療連鎖機構的布局地點和時間點來看,其與瑞爾的選擇不謀而合。
瑞爾集團副總裁、瑞泰口腔西區總經理曲勃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除瑞泰外,還有拜博口腔、歡樂口腔也在爭奪重慶市場,而且當地的美格爾、八益等品牌在做得很好,口碑不錯。
雖然有很多口腔醫療機構密集進入重慶,但曲勃認為,由于市場供給缺口較大,競爭不是很激烈。
聯訊證券認為,盡管民營口腔醫療機構數量很多,拜博口腔、瑞爾口腔、通策醫療等在規模上也較大,但由于口腔醫療機構在國內的滲透率仍較低,還沒有一家公司處于壟斷地位,行業的集中度極低,不少二、三線城市市場遠未開發充分,優秀公司將獲得巨大空間。
東方證券也預計,在國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和口腔保健意識不斷增強的帶動下,正畸、種植牙等高附加值業務將帶動牙科市場保持20%-30%的較快增長勢頭(經濟較發達地區的高端業務發展速度會更快)。
在資本的助推下,一些口腔醫療機構在二、三線城市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如德州可恩口腔醫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可恩口腔”),2014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截至目前,可恩口腔主要在山東濟南、濰坊等布局發展。從其營業的時間可以看出,自在新三板掛牌以來,通過在定增融資,擴張的速度明顯加快。
資料顯示,可恩口腔自掛牌以來,一共融資5次,總計發行新股2400萬股,融資總額2.2億元,主要用于新醫療機構的擴建和補充流動資金。
資本的兩面性
從可恩口腔的發展來看,資本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沒。
而從獲得資本支持的時間節點看,包括上述可恩口腔等在內很多口腔醫療機構都在2014年獲得較大投資。如聯想控股2014年入股拜博口腔,投資達10億級別;瑞爾集團也在2014年獲得巨額風投。
2014年4月,瑞爾獲得以新天域資本領銜的第三輪投資,投資總額7000萬美金。參與本輪投資的機構中,除新天域資本、德福資本、凱鵬華盈和啟明創投等老牌基金之外,還出現了萬達集團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國際著名基金美國凱門資本和擁有中歐商學院背景的才金基金。
拿到風投后,各醫療機構開始了擴張之路。
拜博口腔創始人黎昌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6年拜博將繼續加快發展步伐,預計3年內至少新增100家店,覆蓋全國省會和一線城市。
在2014年瑞爾獲得第三輪融資后,鄒其芳即表示,未來5年將進一步擴大瑞爾診所的高端市場份額,同時加大口腔醫院的建設和并購業務,集團擁有的口腔診所和口腔醫院的數量預計達到100家。
“2014年是資本較為火熱的一年,而且對醫療行業尤其是口腔醫療關注度較高。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資本開始趨于冷靜,不過,對好的口腔醫療機構標的仍是很熱衷。”一位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由于口腔行業市場化程度高、可復制能力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甚至綠城等房地產商業開始投資。
不過,對于資本的作用,在鄒其芳看來,亦像流水一樣,既可載舟亦可覆舟,具有兩面性。
“實際上,因為口腔醫療機構目前缺口仍很大,目前競爭不是那么激烈,而從經營角度來看,醫療機構的經營不是誰沖得快誰就贏,而是一場馬拉松。希望賺快錢的資本進入,肯定要出問題。如果資本急功近利,逼著醫療機構去擴張是很危險的。”鄒其芳分析。
從歷次瑞爾集團接受的投資分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鄒其芳選擇的幾乎都是知名VC和PE,而且具有豐富的醫療機構投資經驗。如瑞爾集團在第一輪投資引入的凱鵬華盈,投了很多醫療機構,而且看中的是長線回報;第二輪引進的是德福資本,也是一家專注醫療投資的基金,對醫療很有研究;2014年引進了新天域資本,其創始人于劍鳴本身就是學醫出身。
在民營醫療口腔領域,此前某連鎖口腔醫療機構在資本推動下急速擴張,一度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口腔醫療機構之一,并且籌措上市計劃。但因為管理等多重問題,其在全國各地所開門店很多都陸續停業,戰線也不得不收縮。
而此前瑞爾的擴張速度并不快,甚至當時不少媒體在報道時都稱呼其為“慢公司”。對此,鄒其芳對此并不諱言,“瑞爾首先是要解決生存問題,然后是儲備人才問題。”
實際上,人才的問題已經成為醫療領域尤其是口腔醫療發展的關鍵所在,有業內人士指出,上述連鎖口腔醫療機構發展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醫生資源無法跟上。包括拜博口腔創始人黎昌仁、歡樂口腔創始人孫延等都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達類似觀點,意識到從公立醫院等外部引進人才較難,且不易進行適合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系統培訓。
鄒其芳介紹,瑞爾從2002年開始嘗試從校園直接招聘口腔醫學的畢業生。從2005年開始,鄒其芳每年都會去到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等國內幾所優秀的口腔醫學院校園宣講。“最早招聘的那一批人,很多都是我們的管理層了。”
據介紹,瑞爾有個成熟的內部培訓體系,基層團隊由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組成,梯隊培養。培訓體系中,涉及的不僅是技術,還有管理技巧和理念的培訓,相當于把大型MBA課程改成了“迷你”版本。此外,瑞爾還為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如不久前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口腔醫學院搞了兩場技術培訓,請來頂級專家做面對面的培訓,并且也是選拔優秀醫生作為訪問學者進一步培訓。
這種為醫生提供自我“增值”的方式,也是成為民營醫療口腔機構“粘黏”住醫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下一篇:解讀醫療器械流通領域8項自查
相關閱讀
- 口腔醫療器械企業面臨重大挑戰 行業或將遭遇大洗牌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