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在胸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目的:探討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在胸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胸外科120例行開胸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術中采用蝶翼形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縫合皮膚切口。對照組(60例),采用常規絲線縫合皮膚切口。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縫合時間、縫線反應、術后“蜈蚣癥”的發生率、術后拆線的天數,并將以上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兩組在縫合時間、縫線反應、術后“蜈蚣癥”的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傷口拆線時間無明顯差別。結論: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操作簡單,縫合時間短、無明顯縫線反應,術后不引起“蜈蚣癥”,皮膚平整且無縫線拉痕,患者易接受,優于普通絲線。
【關鍵詞】 皮膚縫合器 胸外科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行開胸手術的患者120例,均無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癥等影響切口愈合的因素,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采用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縫合切口,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34~72歲,平均53歲;食管癌23例,賁門癌12例,肺癌19例,縱隔腫瘤6例;左側開胸38例,右側開胸12例,胸腹聯合切口4例,胸正中切口6例。對照組60例,采用常規絲線縫合切口,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8~66歲,平均52歲;食管癌26例,賁門癌8例,肺癌22例,縱隔腫瘤4例;左側開胸35例,右側開胸18例 胸腹聯合切口3例,胸正中切口4例。
方法:所有患者在術后常規置胸管,關閉胸腔或胸腹腔,并依層次縫合肌肉、肌膜、皮下組織。觀察組采用蝶翼形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蘭州海結瑞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縫合皮膚切口,方法如下:常規消毒皮膚,助手以兩把鉤鑷子對稱外翻對合皮膚,術者用拇指和食指把握縫合器兩翼,將縫合器出釘口以垂直方向壓于切口,閉合兩翼,擊發出釘,縫合釘可順利縫合于皮膚上,縫合釘的寬度為0.8cm,間距為0.8~1cm。術后換藥同常規手術,12~14天應用專用拆釘鉗拆除縫合釘,方法為常規消毒后,張開拆釘鉗頭,將環狀的一面置于縫合釘與皮膚之間,閉合鉗子,縫合釘向兩邊張開,脫離皮膚而拆除完畢。對照組皮膚縫合采用普通1號絲線縫合,寬度與間距均為1cm,術后12~14天拆線。分別記錄兩組手術的縫合時間、縫線反應、術后“蜈蚣癥”的發生率。
結果
120例胸部腫瘤患者術后均來我院復查治療,并得到隨訪,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兩組縫合時間比較采用t檢驗,縫線反應、術后“蜈蚣癥”的發生率采用卡方檢驗。
結果顯示:應用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縫合切口與普通絲線縫合切口在縫合時間、縫線反應、術后“蜈蚣癥”的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討論
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和材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器械被研制、生產、并廣泛地應用于外科手術,一些繁瑣的外科手工操作逐漸被簡單的器械所代替。近十多年來,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在外科領域廣泛應用[1],以往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為手柄型,似訂書機,蘭州海結瑞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呈蝶翼型,樣子輕巧,使用簡單,又是無菌包裝,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材料為醫用不銹鋼,組織反應小,患者無不適癥狀。我們在使用后有如下體會:①開胸手術一般切口較長,手術時間亦長,手術的風險也較大,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的使用,明顯縮短了皮膚縫合時間,減輕了術者的勞動強度;②食管癌、賁門癌、肺癌的手術切口為Ⅱ類切口,易造成污染而導致傷口感染,應用縫合器,大大減少了污染環節;③在治療術后胸腔積液、乳糜胸、包裹性膿胸時,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的鋼釘在所拍的胸片上顯影,對定位穿刺起到了很好地輔助作用;④患者在治病的同時也要求微創、美觀,應用縫合器避免了縫線反應、縫線拉痕及“蜈蚣癥”,拆線后皮膚很平整;⑤皮膚縫合器的止血作用欠佳[2],要求縫合皮下時止血徹底;⑥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價格高,給臨床工作帶來不便,應做好醫患溝通工作,建議有條件的患者應用。
總之,在開胸手術中使用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縫合皮膚切口,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縫線反應,提高了治療效果,值得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彥平,吳愛須,孫同會.皮膚縫合器在腹部外科手術后的應用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22):2454.
2 韓壯,陳鵬,信守仁,馮眾一.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的臨床應用觀察.中國局解手術學雜志,1999,8(4):319-320.
表1 兩組縫合時間、縫線反應、術后“蜈蚣癥”發生率的比較(略)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下一篇: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