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走向“拼軟件”時代
在信息化潮流下,醫療器械的競爭焦點常被描述為由“硬”到“軟”的轉移。對于這一轉型,不少受訪者認同這種描述,也認為在大趨勢下,當前要做到“軟硬并重”。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對醫療設備有了新要求,它不僅要在硬件上做到功能強大,還得扮演“醫生助手”的角色,在軟件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它不但要能精確檢查,還要給出診斷建議;它也是小管家,能將搜集的數據分門別類,只給授權用戶相應的權限;它擁有智能的工作流,在醫院的閉環信息建設中貢獻一份力量……
早在幾年前,瓦里安醫療高級副總裁暨影像部件業務總裁Sunny Sanyal就曾斷言:“從本世紀開始,強大而低廉的標準硬件與專用軟件組合,將成為本世紀的主導發展力量。”
拼軟件也拼服務
在各種醫療器械展會上,從各大醫療器械生產廠家推出自家“寶貝”可以看出,當前醫療設備廠商已將產品的著眼點,從硬件創新轉變為對產品軟件的升級,進一步瞄準了醫療設備在信息化、移動性、精準性和便攜性等方面的創新。
例如,2014年某款新推出的醫院睡眠監測軟件能做到“私人定制”:根據醫生的個人要求靈活調整工作區和顯示方式,在用戶體驗方面更加智能,更加符合個人使用習慣,讓軟件不再是呆板的工具。
一款電子陰道鏡具備軟件集成網絡應用功能,將護士工作站、醫生工作站、陰道鏡檢查、實驗室檢查和治療工作站聯網構成網絡化應用。除此之外,它還會提供最新指南規范術語、參考圖譜,并且提供多種檢查報告應用模板,備份打印報告的PDF文檔,為預防醫療糾紛提供依據。
飛利浦醫療保健大中華區家庭醫療保健事業部高級總監陳小穗告訴《中國科學報》,當前已經有很多醫療設備采用院內工作站數據系統,能方便醫生整合多科室數據,化零為整,規范工作流,保護病人數據安全。
“隨著病人數據采集量的不斷增加,強大的數據工作站系統會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幫助醫生節省大量重復勞動的時間,將寶貴的時間留給病人關懷。”陳小穗說。
醫療設備“軟件”也不單指信息虛擬工具。在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付巍看來,在拼“軟件”時代到來之時,除了要注重產品的可連接性、數據通信,存儲協議的友好性和開放性,設備提供專業可靠的移動性,“軟件”還囊括了醫療設備廠商所能提供的服務,如圍繞著臨床應用需求而開發的臨床信息子系統,以及基于臨床子系統遠程化的第三方診斷中心系統。
“比如,由于基層醫院的醫療資源相對薄弱,通過設立針對具體臨床學科的遠程診斷機制,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高端的醫學資源與基層醫院的云狀對接,如獨立第三方診斷中心聘請優秀醫生,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服務,或者由上級醫院為下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程診斷,出具權威的診斷報告。”付巍說。
聚焦互聯網與大數據
然而,無論是醫療設備上安裝的軟件,還是醫療設備提供商的服務,在信息化時代,競爭的“軟件”基礎都來自工業互聯網以及時下熱門的“大數據”。
國內外的醫療設備提供商都在描繪醫療器械行業的信息化藍圖。據悉,醫療巨頭GE近日就曾公開表示,希冀通過擴展軟件和分析能力,結合精尖設備和服務,將移動技術、物聯網技術、遠程技術引入臨床應用,通過系統的無縫連接,實現數據的無障礙流通,使智慧的機器互聯、人機互聯、人人相通。
付巍也認識到,當硬件設計的工業化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醫療設備提供商的硬件基本制造水平趨近相同。在當前醫療閉環中,醫生資源是最關鍵的因素,而互聯網和大數據可以有效利用醫生資源,因此軟件和管理的創新將是醫療領域的新爆發點。
“中國的高端醫療器械很多,高端醫生資源卻很缺乏,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軟件的智能化與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矛盾,各種醫療設備產生的數據會有更充分的利用。”付巍說。
陳小穗表示,在未來工業互聯網“軟件”制勝的情況下,公司正在整合各條產品線,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出各種數據支持,如影像PACC解決方案、三維醫學影像數據中心、重癥監護IT解決方案等軟件。“我們的使命是"用有意義的創新創建醫療保健的未來"。”陳小穗說。
付巍所在的理邦公司將進一步創新的視野投向“云端”。據介紹,理邦公司目前的信息創新戰略是在軟件層面與現有的先進信息接軌,部署基于云架構的垂直臨床應用,將臨床路徑、自動診斷算法等臨床知識型數據庫和應用,部署在云端,為醫療機構、行業合作伙伴提供相應的云計算和其他增值服務。
“我們通過大量的實際臨床數據,與專業的國際醫學數據庫進行比對實驗,不斷優化自動診斷算法,可以在儀器上提供輔助診斷參考意見。自動診斷算法上傳到云端后,用戶將自己的檢測結果(如一段心電圖)上傳,就可以得到一份診斷參考結果,相當于在云端有了屬于自己的專家指導。雖然因法規和安全考慮,這些技術當前還僅限用于行業客戶和學術圈,但在可見的將來,在普通民用市場也會有實際意義的應用。”付巍說。
大趨勢下做好“軟硬并重”
在信息化潮流下,醫療器械的競爭焦點常被描述為由“硬”到“軟”的轉移。對于這一轉型,不少受訪者認同這種描述,也認為在大趨勢下,當前要做到“軟硬并重”。
“以后的發展方向肯定要集中在軟件創新上,因為硬件提升空間有限。”陳小穗說。付巍贊同在大趨勢下堅持軟硬并重的策略與方向,他表示,公司一方面大量引入國際一流技術工程團隊,加強在硬件安全性、穩定性和傳感器的精密性等設備上的進一步突破,另一方面結合互聯與移動的大趨勢,在軟件和管理觀念上不斷革新。
陳小穗認為,未來醫療器械將走向系統化、小型化和家庭化。
“Hospital to Home的概念現在越來越多地引起重視,我們未來會開發出更加簡單、易用、適合老百姓的醫療產品。另外,遠程會診、遠程病人監護關護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到來,靈活方便的"病人隨訪"管理軟件也非常重要。”

下一篇:醫療器械企業痛陳招標怪現狀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