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采購、使用,三大矛盾要破除!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各個行業更加注重利用矛盾分析法處理和解決本領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矛盾分析法是指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進而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對研究社會現象具有普遍適用性。
由于醫療器械與人類的生命健康緊密相關,它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能否滿足人民對健康生活的需要。因此,科學分析和處理醫療器械領域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新發布的《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從總體上可以看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國產企業規模較小、產業布局不均衡、研發投入不夠、市場競爭力不足等方面。
為打破國外進口品牌的長期壟斷,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旨在加速推進醫療器械國產化,達到調整不平衡結構,釋放不充分空間的目的。
作為醫療器械行業管理人員,從局部可以看出,醫療器械在引進、使用以及售后服務等環節存在“三大矛盾”,僅為個人意見,供參考。
突出矛盾一(引進環節):醫療機構規范化采購需求與醫療器械市場不正當競爭之間的矛盾。
政策形勢: 2017年10月1日實施的《政府采購服務招標投標貨物管理辦法》,主要是為規范采購人的采購行為,加強對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旨在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
現狀分析:新時代有新要求,醫療機構必將更加嚴格依法依規實施采購。然而,醫療器械購銷領域積弊較深,市場競爭環境惡劣,主要表現在:
(1)供應商之間的不正當競爭。例如假借設備捐贈、借用、租賃、置換、升級等形式捆綁銷售耗材(試劑),規避公開招標,長期占領醫療市場;
(2)醫療機構對國產品牌信任度不夠。例如,大型三甲醫院指定購買進口設備的情況比較突出,或者設置歧視性、排他性參數,購買進口設備的論證程序缺失等。
措施與建議:(1)醫療機構規范采購行為,完善制度流程,營造風清氣正的采購環境。(2)醫療機構落實政策法規要求,優先配置國產品牌。(3)各器械廠商嚴格依法辦事,拒絕參與不正當競爭,不斷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突出矛盾二(使用環節):醫療機構發展轉型與醫療器械不合理使用之間的矛盾。
政策形勢:2017年7月出臺的《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主要是為加強醫用耗材監管,整治醫用耗材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醫用耗材的合理使用,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
現狀分析:近年來,醫療機構一直試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但效果并不理想。新醫改模式的全面推行,衛生計生等主管部門監管力度將不斷加大,醫療機構面臨的管理形勢日趨嚴峻。例如,國家層面密集出臺的“兩票制”、“零加成”、“集中采購”、“單病種付費”等政策,雖然可以快速遏制耗材費用的增長,但同時將矛盾和壓力傳導至各醫械廠商和醫療機構。
措施與建議:(1)優化收治結構,加強醫療器械合理使用監控與干預。(2)依規開展“二次議價”,降低耗材價格。(3)優化產品結構,減少耗材品種,調整供貨目錄。
突出矛盾三(售后服務):醫療機構對高性價比售后服務需要與廠家售后服務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政策形勢:《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應按合同約定,提供醫療器械售后服務,指導和配合醫療器械使用單位開展質量管理工作。
現狀分析:目前國外各大醫療器械公司依托市場壟斷地位,設備維保費用居高不下,隨著用戶以及設備數量不斷增加,廠家服務能力有限、響應不充分、保障不及時的矛盾日益凸顯。為滿足醫療機構日益提高的保障需求,廠家不得不讓利,授權第三方維修機構代為開展售后服務,導致第三方維修行業日益興起,但第三方企業的管理尚無統一的規范,且保障能力參差不齊。
措施與建議:醫療機構應謹慎引進第三方維修公司。首先,應嚴格審查第三方維修企業資質,重點審查第三方公司配件來源的合法性;其次,應加強第三方公司管理,建立基于風險管理的過程控制體系,確保大型醫療設備售后服務質量與安全。
總之,醫學工程部門應當認清當前形勢,全面依法依規辦事,客觀分析醫療器械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與問題,規范醫療器械引進,加強合理使用監管,提升售后服務水平,助推醫療器械行業健康發展。
【來源:賽柏藍器械】

上一篇:北京明確:取消耗材加成
下一篇:醫療器械經營領域的成功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