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35例治療體會
【關鍵詞】 口腔 頜面部間隙感染
由于老年患者的全身伴隨疾病較多①,對感染的抵抗能力較差,因此老年患者的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往往發病急、進展快、病程長且并發癥的發生率高,如延誤治療時機或處理不當,可引起感染的擴散,導致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收集我科近10年來≥60歲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住院病人35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60~80歲,平均(728±36)歲。病程12~45 d,平均(218±56) d。其中頜下間隙感染11例,嚼肌間隙感染8例,口底間隙感染6例,翼下頜間隙感染5例,眶下間隙感染3例,頰間隙感染2例。其中≥2個間隙發生感染24例(686%),35例患者均為牙源性感染,其中根尖周炎18例、牙周炎16例,冠周炎1例。35例患者中,未見明確伴隨疾病者僅有4例,其余31例均伴有不同類型的全身性疾病,其中心臟疾病占40%(14/35),糖尿病342%(12/35),高血壓314%(11/35),肺部疾病257%(9/35);兼有≥2種伴隨疾病的占371%(13/35)。本組26例做過膿液細菌培養。其中12例無細菌生長,5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5例為鏈球菌,4例為大腸桿菌。
1.2 治療方法 老年人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主要采用綜合治療原則。首先必須有效地治療和控制全身伴隨性疾病,加強全身支持療法,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選擇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確診膿腫形成,及時切開引流,必要時行多切口引流,每日用3%過氧化氫、生理鹽水交替沖洗,慶大霉素針劑或甲硝唑最后沖洗2次,及時更換引流條以保持引流通暢。在治療過程中,建立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感,消除顧慮。對于切開引流術,應結合良好的局部麻醉,快速操作,縮短手術時間。
2 結果
本組29例經治療痊愈,6例出現并發癥,4例并發邊緣性骨髓炎、1例擴散到顳部及頸部、1例并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經積極搶救治療5例痊愈,1例并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同時伴有嚴重的糖尿病,轉入我院時已昏迷,經腦外科會診為急性腦疝,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3 討論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與患者局部及全身因素有密切的關系,本組35例患者均為牙源性感染,其中多間隙感染24例,占686%;據調查,老年人中牙周疾病患病率較高②,且遺留殘根,較多牙齒鄰接關系差,食物殘渣易于存留,牙周炎、根尖周炎等經常發作容易引起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由于老年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抵抗能力差,感染往往易于穿破間隙間的蜂窩組織向鄰近的間隙擴散,導致老年患者的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老年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因病程長,病情重,抵抗力差,往往全身中毒癥狀比較明顯。首先應密切注意觀察病人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加強支持療法,緩解中毒癥狀。根據患者局部出現的不同反應以及膿液的特點,可初步推斷細菌類型,選用抗生素,待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出來后再行調整。對無細菌生長及炎癥控制不佳者,應更換或聯合應用抗生素;及時行切開引流術。治療前應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進行體格檢查及相關的化驗檢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做出綜合判斷,正確估計老年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耐受力,以明確在治療前所需的諸方面的準備工作,遇有復雜情況,請相關科室會診。老年患者往往認為自己年老體弱,因此,解除病人的恐懼心理十分重要。在治療過程中,特別是切開引流術前,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做好細致的解釋工作,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2)嚴格掌握適應證,明確膿腫的部位和深度,對于無明顯波動感的深間隙膿腫,可借助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聲等無創性檢查以明確膿腫的部位和深度;(3)注射麻藥時的速度宜慢不宜快以減輕患者的疼痛;(4)要充分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完成以后要立即告訴病人,以緩解病人的恐懼心理;(5)術后可以適當給予鎮靜劑或止痛藥,以防止和控制全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本文35例患者無1例在治療中出現并發癥。我們認為老年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即使伴有全身系統性疾病,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積極治療和控制患者的全身系統性疾病,可以為患者成功施行各項治療,提高治愈率,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顧章愉,邱蔚六,徐兵.607例老年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分析[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1996,6(3):160163.
[2] 余彤,劉洪臣,李穎超.高齡老年人余留牙周情況調查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3,1(2):7274.

上一篇: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的臨床研究
下一篇:單個牙位牙齦瘤的分布和治療探討
相關閱讀
- 揭秘口腔市場暴利10倍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