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企業營銷費用,一年上漲百億
123家上市藥企營銷費用上漲,錢花哪了?
▍一年,上市藥企營銷費用上漲百億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份,139家發布2017年報的上市藥企中,有123家銷售費用比去年上漲,總體上漲可能超過百億,增長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62家。
數百億的錢,花到什么地方了?如果把視角轉回到2017年,會發現這和政策有關。
2017年最重要的政策,無疑是兩票制。如果以兩票制為起點追根溯源,會找到答案。一頭是藥企、一頭是醫院,原來中間的代理商、經銷商和配送商的角色,兩票制后,僅剩下一個:配送商。
▍兩票制后,原代理商營銷費用轉嫁
那么,原來代理商所承擔的銷售職責,就轉嫁到了藥企身上。底價大包模式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開高返。高開與底價之間的差額,一部分繳納稅費,一部分給“傭金團隊”。
原來的流通環節支付的營銷費用,變成了藥企支付,這是報表上營銷費應增加的原因之一。
▍自建團隊,開支巨大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藥企在自建團隊的迫切需求下,不得不投入更多,這部分是藥企的凈支出。
以復星醫藥為例,截至2017年末,已經形成了近5000人的國內外營銷隊伍,而去年同期只是3000人的營銷隊伍,一年之內增長了近2000人。
但自建團隊,不適用所有藥企,中小企業肯定無力承擔——這個問題一些地方政府也知道。黑龍江就發文,鼓勵藥企成立CSO公司。稍微回顧下:
▍大部分藥企無力承擔,政府鼓勵CSO
4月16日,黑龍江省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推進全省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文件在談到“醫藥企業要適應藥品銷售‘兩票制’要求”時,明確提出“通過自建營銷網絡、銷售外包(CSO)等方式建立現代營銷模式。”
在當前的環境之下,CSO是適合大部分藥企的一種模式——自建團隊太貴,銷售外包是不二之選。
但本文所說的CSO,不包括僅僅處理票據的公司。哪些公司,在稅務部門的打壓下,基本已經失蹤了。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15日,全國14萬家的醫藥CSO企業僅10萬家存續,有25.4%的CSO“失蹤”。
▍藥企收購中小藥批,緩解壓力
另外,藥企還有個動向值得關注,就是大力收購中小商業公司。最重要的動力就是兩票制中,醫工貿內調撥不算一票的政策。
好像中小藥商最悲催,在政策的驅動下,不是被大型商業整合、就是要被藥企收編,轉型成藥企的物流和服務中心。
雪上加霜的是,大型企業對醫院藥房的托管加劇,逼迫的中小型醫藥商業退出醫院,不得不啟動被收購兼并的選項,最終完成政策規劃“流通行業集中提高”的目標。
這也是藥企緩解營銷費用高漲壓力的一種手段。
【來源:賽柏藍器械】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