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護將迎來漲薪大潮!
近期,全國各地公立醫院薪酬改革方案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全國醫護漲工資真的有望了!
為什么這么說?這些年國家政府在制定大政方針上早就明確了方向,而且就目前落實情況來看,咱們實現漲薪的理想已經逐漸照進現實!空口無憑,從下面幾個政策來看,趨勢很明顯。
2017年1月
人社部、財政部、衛計委、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掀起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大潮。
同年10月9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改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制定方案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推動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機制,這讓所有基層醫務人員看到了漲薪的希望。
2018年2月
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薪酬制度改革被列為2018年十大衛生計生重點工作之一。
今年兩會期間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強調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而要實現醫療行業健康穩定地發展,一定少不了醫務人員的參與,如何讓參與者積極性得到提高,薪酬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年又是緊抓落實的關鍵年,已經有不少省市吹響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號角,而且亮點突出。
河南 控規模,強管理
一邊是基層醫療機構失去吸引力,一邊是大醫院規模不斷擴大,醫療優質資源向大城市、區縣主要醫院集中。如何整合醫療資源、釋放基層活力?河南省首先在金字塔塔尖上做出調整: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備,嚴謹舉債建設、豪華裝修;特需服務規模壓縮至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總量的10%。要求全部三級公立醫院必須設總會計師崗位,統籌管理醫院經濟工作。
江西 去編制化,同崗同酬
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是深化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江西省在逐步縮小編外人員與編內人員的待遇差別上,邁出了強勁有力的一步:
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編制周轉制,同時給備案人員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實行同崗同薪。
用人自主權,向社會招聘醫務人員,對緊缺、高層次人才采取考察形式招聘,完善有利于人才下基層的政策。設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推行全員聘用制。
陜西 60%、3倍、5倍
陜西省公立醫院薪酬改革具體到量,就是標題中體現的3個數字,在原則范圍內實現三個突破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激勵員工的比例不低于績效工資的60%;同級事業單位績效水平的3倍以內;主要負責人薪酬不高于本院平均工資水平的5倍。這3個數字,實質上是在向一線醫務工作者廣開糧倉,讓他們享受高出其他事業單位待遇的同時,真正體會到公平、公正,更能激發工作積極性。
重慶 工資水平提高無上限
在深化公立醫院薪酬改革中,重慶優化薪酬結構,績效工資實行基礎績效+超額績效的模式,并動態調整超額績效,突破原有的“天花板”,給其他地區改革帶了一個好頭。
根據考核結果,對優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5個等次分別對應超額績效經費基數可用比例分別為100%、90%、80%、70%、50%,以此核定超額績效總量。
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公立醫院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比如設立超工作量獎勵、加班(值班)補貼等項目。
試點醫院不繳納績效工資調節基金,每家試點醫院可減輕負擔200萬元/年-400萬元/年。
基層將是最大獲益方
橫向對比各省在公立醫院薪酬改革上采取的措施可以發現,這一系列大動作其實都是在給一線醫務人員騰出發展空間,讓步于基層,從大方向上推動分級診療的多地生根。筆者認為在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過程中,以下三個關鍵詞更能體現保障基層醫務人員利益的核心:
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
兩個傾斜:向關鍵和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績的醫務人員傾斜;向人民群眾急需且專業人才短缺的專業傾斜。
同崗同薪: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薪酬水平,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推動公立醫院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
毫無疑問,這三個關鍵詞將確保2018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隨著改革的深入,將會有更多先進的政策紛至沓來,給廣大醫務工作者增添更多的獲得感,讓他們在崗位上保持干勁、造福一方,實現醫生、醫院、醫保的“三醫共贏”。
【來源:基層醫師公社】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