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進入國家發改委產業突破目錄
高端醫療器械是重點突破領域
7月30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趙辰昕表示,按照《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有關部署,我國將組織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于2015年至2017年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電動)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6個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
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說,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是為了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力爭在較短時間里率先實現“五個一批”,即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建立一批具有持續創新發展能力的產業聯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打造一批中國制造的知名品牌,創建一批國際公認的中國標準。
同日中國證券報報道,醫藥工業與醫療衛生方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醫療信息化、高性能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被確定為重點突破領域。
發改委和即將出臺的國家“十三五”規劃,同一天“劍指”高端醫療器械。
短板之痛
目前我國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約1.5萬家。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分析,基于2014年醫療器械市場總量的2760億元計算,國產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年平均收入僅在1700萬元左右,多數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且技術水平偏低,主要針對局部地區的區域市場銷售。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貿易報告》顯示,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基本被國外產品壟斷。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
同樣一臺1.5T核磁共振,在美國售價為75萬美元,在中國市場卻高達1200萬元人民幣。高額的器械采購費最終轉嫁到病患身上,在國內,一次PET-CT的最高掃描收費達1.2萬元,昂貴的進口高端醫療設備成為中國人看病貴的原因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近年來各地都在采取措施,降低大型醫療設備的診療費用,有的地區甚至高達20%的降幅,但鑒于進口設備的采購成本和維護費用居高不下,使得未來繼續降低大型設備診療費用的空間已經變得十分有限。
多渠道獲得資金支持
高端醫療器械作為高技術集成,對于提升我國醫療裝備研發技術水平,鞏固醫改成果有著有著重大作用,入選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體現了國家對發展高端醫療器械的大力支持。對于新推出的工程包,發改委將聯合信貸、債券、基金、保險等多種資金,采取“政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的方式來給與支持。
今年6月,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點發展基因檢測等新型醫療技術,并將在3年時間內建設30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快速推進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以及基因檢測儀器試劑的國產化。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2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萬億元。
國家重大工程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影響,體量大、關聯廣、帶動性強,是促投資穩增長的“牛鼻子”。國內從事高端醫療器械生產研發企業可以借助這一政策契機,通過多渠道獲得資金支持而加快發展。
雖然發改委并未透露將給予高端醫療器械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具體的資金支持額度,但鑒于高端醫療器械的廣泛適用性和技術復雜性,預計其資金規模將不會少于此前的基因檢測等新興醫療技術。
創新企業受益
近年來,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研發企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這也為“十三五”加快高端醫療器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軟醫療5月發布首臺國產128層CT,128層CT具有全身掃描速度更快、圖像質量高及對心臟進行動態掃描的優勢。目前該產品已經出口到南亞、北非市場。預計今年128層CT的全球訂單將達到40臺,出口至歐洲、北美等地。
聯影醫療更是連續成功推出18款自主研發的高端醫療產品,覆蓋從數字X射線、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到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再到PET-CT。這些產品與國際品牌相比,平均價格下降三成左右,一舉打破了國際廠商幾十年的壟斷。
發改委官方文件明確表示,在選擇列入重大工程包項目時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是,“具備一定工作基礎,通過加大工作力度能夠盡快推進”。由于高端醫療器械從研發到最終獲得批準進入臨床使用一般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因此,像東軟醫療、聯影醫療這樣已經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和擁有創新產品的企業,無疑將有望成為政策的最直接的受益者。
受益遠不止上面兩家企業,來自渤海證券的分析認為,還有致力于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醫學影像設備與服務提供商的華潤萬東;具有較強戰略執行力、在心血管產業領域搭建醫療健康全產業鏈平臺、并積極布局遠程醫療的樂普醫療;醫療器械產品品種齊全、家用醫療器械渠道優勢明顯,并且積極布局電商渠道和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的魚躍醫療;受益于慢病管理需求增長、血糖監測領域的國內龍頭企業的三諾生物等。
創新能力不強長期以來制約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綦成元表示,新興產業關系整個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上仍處于發展初期,還需政府發揮引導作用,通過新興產業工程包加強對社會的引導和對企業的支持。這一表態,意味著國家將通過“新興產業工程包”的形式,吸引和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加入到高端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和產業化行列中來。
相信隨著國家發改委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6個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和醫藥工業與醫療衛生方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實施,我國高性能醫療器械將不斷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并在我國各級醫院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相關閱讀
- 國家發文:鼓勵這些醫療器械發展(附名單)2024-01-02
- 兩會發聲:支持這類國產醫療器械!2023-03-09
- 這省投資11億,新建6000個衛生站2019-02-18
-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何時才能實現進口產品代替2017-05-03
- 醫療器械國產化進一步推進 配套政策陸續出臺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