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大學科學家現在可以制造分米級別大小的人造皮膚
8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多倫多大學科學家近日成功通過將單個皮膚細胞置入凝膠狀單片實現單片皮膚的生長,而且可以讓皮膚生長為設定好的形狀,比如形成字母。這種皮膚大面積生長技術(一次10厘米的程度),相對于目前人造皮膚技術來講可謂是實現了一大飛躍。對于那些燒傷或其他皮膚損傷患者,他們的皮膚移植手術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因為這項試驗成果變得更加簡單。
據專家介紹,科學家已經可以完美地模仿人類皮膚的生長過程,并且其精細度可以達到用皮膚拼寫出他們家鄉名稱的程度,同時可以實現一次性制造分米級別的人造皮膚,這對需進行皮膚移植手術的患者特別是那些經歷了燒傷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科學家已經實現了皮膚大面積生長技術(一次10厘米的程度),相對于目前人造皮膚技術來講可謂是實現了一大飛躍。
多倫多大學機械與工業工程系副教授阿克塞爾-顧恩德表示,“其實有很多有趣的'軟材料’,特別是一些生化材料,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宣稱有能夠完美實現從微米級別到分米級別的材料出現。”科學家們的這項發明已經發表于《新材料》雜志上,目前已經開始了商業化運用。
科學家通過將生物材料和化學物質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鑲嵌水凝膠狀物質,可以作為活結締組織的替代品。在與人體皮膚組織結合的部分,每個分子都能精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這種技術和傳統的“腳手架”技術不同,是在一種三維結締組織結構中“種植”皮膚細胞的方式。這次的新技術是在鑲嵌水凝膠狀物質中“種植”皮膚細胞并為之提供適合細胞生長的環境。“種植”細胞的精度非常高,甚至科學家可以用這些細胞來拼寫字母,這對于修復燒傷皮膚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該項目負責人、三年級博士研究生冷蓮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技術的穩定性非常好。她說,“在這項研究中,當我們把一個細胞種植在正確位置的時候,我們會在其周圍制造一個非常自然的細胞結構。” 顧恩德補充道,“我的實驗室目前正在用不同的材料對不同的結締組織進行試驗,等到皮膚樣本可以用機器來預先制造好的時候,這項技術會變得更便宜,也更有效率。”目前,多倫多大學的兩個實驗室在多倫多新寧醫院中進行合作。

相關閱讀
- 多倫多大學制造出了分米級的人造皮膚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