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盡快普及適宜的心律失常診療器械
“面對一位突然倒地的猝死者,要有人敢救,這是非常重要的。”9月17日,第十五屆世界心律失常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黃德嘉教授談及心臟性猝死的防治形勢時說。
“如今,心血管支架的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然而一些可以防治心臟性猝死的醫療器械,只給報銷30%左右,差距還是蠻大的。”一位權威專家強調指出,應盡快選擇并推廣適合我國患者的心律失常診療器械,提高我國心律失常防治水平。
治療與需求有落差
國內外專家在本屆大會上對心律失常防治形勢與技術進展進行了深入交流。世界心律失常學會主席Panos E.Vardas教授說:“心臟性猝死是一種非常高發的致死性疾病,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頭號生命殺手。過去40年,全球心血管醫學進展顯著,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平均壽命延長了10年以上。相比而言,投入巨大的腫瘤醫學僅將癌癥患者的平均壽命延長了大約6個月。”
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黃從新教授客觀分析了我國心律失常防治工作。他表示,近年來,我國心律失常防治工作的發展態勢良好,但是與實際診療需求和歐美發達國家的防治水平相比,仍然有明顯差距。我國心律失常患者約有2000萬人,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54萬例。2014年,我國開展心律失常診療約17萬人次,其中包括6萬人次的起搏器治療、2.5萬人次的房顫導管消融治療、植入心臟轉律除顫器(ICD)2000多臺——與每年新發的54萬例心臟性猝死者相比,防治還明顯不足。
推廣技術并鼓勵創新
據介紹,心律失常是心臟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而心律失常的院外急救和臨床治療,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一些精密醫療器械,甚至有些醫療器械比藥物治療更有效。其中,自動心臟除顫器(AED)是一種用于搶救心臟性猝死患者的便攜式醫療設備,非專業人員也可以使用,它的普及能夠大大提高院外急救的成功率。
“關鍵要在醫院外和社區建立針對心臟性猝死的急救體系。最近有一個好消息——上海要在公共場所配備AED了。”黃德嘉教授表示,美國西雅圖心臟性猝死的醫院外急救成功率超過10%;而我國心臟性猝死的院外急救存活率僅在1%左右。他認為,建立醫院外急救體系需要政府部門、社會組織、醫務人員共同努力。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應該更多地承擔必要的責任,學術組織和醫務人員應該大力開展公眾和醫務人員教育培訓。
“大量研究表明,ICD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室性心律失常引發的猝死,但是,認知、技術和投入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ICD治療技術在我國的推廣。”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教授分析指出,我國普通人群甚至醫務人員對現有成熟有效的心律失常診療技術的知曉度都不夠。現在,我國能開展ICD治療技術的醫院和醫生十分有限。ICD產品尚未實現國產化,進口產品要十幾萬元。醫保體系沒有完全覆蓋這項治療,缺少商業保險的投入,也沒有建立分期付款機制。昂貴的進口裝置對于普通人來說負擔很重。
張澍還指出,我國醫學理念和技術產品的自主創新仍然比較少見,當前需要盡快在心律失常的眾多診療技術中找到適合在國內推廣普及的適宜技術,并且轉變創新管理模式,激勵醫生參與醫療器械研究開發,從而實現相關醫療器械的國產化,擴大可及性。
知識點:
心臟起搏器:可通過導線電極傳導電脈沖來刺激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治療由某些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功能障礙。
ICD:可實時監測和判斷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造成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并通過電擊直接作用于心臟,終止心律失常。

上一篇:2015醫療器械并購報告
下一篇:10省醫用耗材招標進展一覽表
相關閱讀
- 高價耗材集采結果出爐(附名單)2024-11-26
- 國產占比僅一成!14省耗材集采密集啟動2023-03-30
- 全國百縣將推廣并規范植入心臟起搏器技術2015-10-10
- WTO《信息技術協定》擴圍 國產醫械被逼降價2015-07-30
- 挑戰外資壟斷 微創醫療發力 高標準心臟起搏器201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