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耗材中選結果出爐,價格再下探(附名單)
曾現巨額降幅的三類耗材,又迎來了續約采購。
01三類耗材續約中選結果公布
1月26日,河北省醫用藥品器械集中采購中心發布《關于公布彈簧圈、硬腦膜補片、疝補片三種醫用耗材續約中選結果的通知》。
本次續約范圍為河北省組織彈簧圈(顱內)、硬腦(脊)膜補片、疝補片三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
中選情況如下:
本次續約采購周期為兩年,全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軍隊醫療機構均應參加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按照定點協議管理要求參照執行。
醫療機構參照上一個采購周期的實際使用量,填報下一個采購周期約定采購量。采購周期內若提前完成當年約定采購量,超出部分中選企業仍應按中選價格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
本次公布的中選結果并未披露各產品具體的中選價格,根據續約原則,在并未產生新低價的情況下,原中選企業同意以不高于原中選價格供應河北市場,即可獲得中選資格。
如果原中選企業中選產品的價格在全國其他地區產生新的集采低價(包括省級、省級聯盟中選價格及全國現行掛網價格中的最低價格),企業同意以不高于新的低價供應河北市場,則原中選企業獲得續約資格。
2021年底,河北公布了彈簧圈、疝補片、硬腦(脊)膜補片三類醫用耗材產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
其中,主要用于治療動脈瘤的彈簧圈,平均價格從1.2萬元下降至6400元左右,平均降幅46.82%,最高降幅66%;主要用于疝氣手術的腹股溝疝補片,平均價格從1400元降至90元左右,平均降幅93.12%,最高降幅98.79%;主要用于外科修補手術的硬腦(脊)膜補片,平均價格從1.6萬元降至1000元左右,平均降幅91.46%,最高降幅99.21%。
在價格聯動的影響下,上述三類耗材將再度迎來價格下探,預計將對現有市場形成新的沖擊。
02
高值耗材接連降價
國產替代再度提速
伴隨醫改深入,越來越多昂貴的高值耗材被納入了集采范疇。
根據《2022年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年腦血管病高居我國居民死亡率前列,于城市居民中緊隨心臟病和惡性腫瘤后排名第三,于農村居民中僅次于心臟病位列第二。
基于該背景,具有創傷小、效果好、恢復快等顯著優點的神經介入手術在國內的滲透率逐步攀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人民幣26億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幣4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7.3%。且預計到2030年將進一步增至人民幣371億元,2019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2%。
彈簧圈系神經介入領域國產化進程相對較快的一類耗材,經過幾輪集采后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
在吉林21省聯盟集采中,彈簧圈最高降幅達到80.07%,平均價格從1.3萬元降至4000元左右。此外,河北、安徽、福建等省也單獨開展了帶量采購,彈簧圈用量較大的江蘇省,臨床主流產品價格降至3500元左右。
硬腦(脊)膜補片和疝補片同屬再生醫用耗材。根據Statista統計,2021年全球再生醫學市場規模約為169億美元,預計2028年可達650億美元。
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重點指導陜西牽頭開展的硬腦 (脊) 膜補片、修補耗材省際聯盟采購。
兩類耗材中,硬腦 (脊) 膜補片國產化程度較高,頭豹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工硬腦(脊)膜補片在2020年的國產化率約為90%,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替代。主要生產企業包括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佰仁醫療、邁普醫療、沃爾德醫療等。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逐年上漲,2021年中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達到2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3.66%。隨著中國再生醫學行業的發展,預計2025年中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將達到468.8億元。
在降價的驅動下,上述耗材的使用率將再度攀升,國產替代進程也將迎來加速。同時,相關產品的價格體系將迎來重塑,市場競爭也將持續升溫。
【來源:賽柏藍器械】

上一篇:28類耗材集采,公布新進展
下一篇:兩大耗材聯盟集采,即將正式采購
相關閱讀
- 5月15日起,28種耗材集體降價2024-05-10
- 超大聯盟集采將執行,28種耗材市場調整在即2024-04-28
- 5-6月執行|32+29省耗材集采結果出爐(附名單)2024-01-17
- 降幅67.22%!這類耗材中選結果公布2023-04-26
- 16省聯盟集采結果公布,械企巨頭只降1元(附清單)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