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術后病人院內感染的調查與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發病的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方法:對我院神經外科2008年4月-2008年12月收住的535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神經外科術后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12.34%,例次感染發生率14.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和顱內感染為主,占全部感染的73.40%,病原菌以G-菌為主,占59.02%,其次是G+菌,占29.51%,真菌占11.47%。結論:采取綜合性的防范措施,加強醫院感染監測,加強環境微生物監測,重視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清潔消毒,手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正確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是有效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神經外科;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病原菌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保證醫療安全,本文分析我院神經外科2008年4月-2008年12月的住院手術患者資料。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35例手術患者,男321例,女214例,年齡11個月~72歲。平均住院時間(21.11±11.71)d。
1.2 調查方法 a.由醫院感染科工作人員每日定時下科室填寫當天手術患者日志,內容包括患者切口分級、ASA分級、麻醉類型、手術時間、圍手術期用藥及各種相關導管的使用。b.發生醫院感染確診后填寫手術病人感染監測表,配合主管醫師及時采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c.每月由醫院感染科專職醫師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總結、反饋。
1.3 診斷標準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年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①確定各部位醫院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結果
2.1 醫院感染率 535例手術患者中,發生院內感染患者66例,醫院感染率12.34%,例次感染75例次,例次感染發生率14.01%。居全院科室第5位,與全院同期平均感染率3.33%和例次感染率3.57%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感染患者住院時間 發生醫院感染患者的住院時間(14~115)d,平均(44.41±20.99)d,感染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超過了神經外科手術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21.11±11.71)d(P<0.05)。
2.3 醫院感染部位 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和顱內感染為主,占全部感染的73.42%;下呼吸道感染34例,感染率6.34%;顱內感染25例,感染率為4.67%。醫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構成比見表1。表1醫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構成比(%)
2.4 多重感染 66例感染患者中發生多重感染7例,占感染例數的10.6%,其中細菌混合感染6例,細菌與真菌混合感染1例,7例中有2例惡性腦瘤患者發生3次以上感染。
2.5 醫院感染病原菌 66例醫院感染病例送檢標本57份,分離到細菌及真菌61株,病原菌種類細菌占80%;真菌占6%;合并細菌與真菌占14%,其中G-菌36株,G+菌18株,真菌7株。病原菌的分布及構成比(%)。
2.6 基礎疾病與醫院感染的關系。醫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構成比(%)表3基礎疾病與醫院感染率(%)
3、討論
本組資料顯示神經外科是醫院感染的高發科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顱內感染為主,此結果與多篇報道相符②④。呼吸道感染多發生在病情危重并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此類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長期臥床不利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較差,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易損傷呼吸道黏膜造成屏障功能減低,氣管插管周圍分泌物的淤積和下漏導致細菌直接進入下呼吸道等均可引起感染⑤,而吸痰管被病原菌微生物或耐藥菌所污染也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顱內感染是由于手術復雜,手術及術野暴露時間長,并發腦脊液漏等因素有關,從25例顱內感染患者的資料顯示,患者均放置了腦室引流管,這可能與更換引流管不及時,操作不嚴格,污染創面,引流管倒流等增加了病原菌感染機會;其次為患者自身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機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均是造成患者顱內感染的原因。
本結果顯示75例感染患者,共檢出病原菌61株,其中細菌占80%,真菌占6%,合并細菌與真菌占14%,病原菌以G-桿菌為主,占75.5%,其中主要為銅綠假單孢菌,其次為肺炎克雷伯氏菌。G+球菌約占24.5%,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首,與國內報道相一致⑥⑦。這些與長期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造成的菌群失調有關。
我科針對這次神經外科的調查結果及時反饋給主管醫師和護士長,使全科醫護人員加強了對院內感染的認識,嚴格重視,查找原因,針對高危患者及薄弱環節積極采取預防控制措施,加強病房管理,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定期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接觸患者前后嚴格執行手衛生的清潔消毒。對各種留置導管及時更換,操作時防止導管倒置,在病情允許情況下盡量縮短留置導管的時間,疑有感染及時正確地采集標本做病原學檢查,正確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通過采取綜合性的防范措施,使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學雜志,2001,12(1):395.
[2]朱萍兒,蔣桂娟,黃曉明,等.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特點及病原菌耐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234-236.
[3]吳烽,童小來.神經外科72例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7):85-86.
[4]王小平.神經外科醫院感染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122-124.
[5]阮成疆,丁黎明.ICU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7):809-810.
[6]曾賤高,劉利輝,張華,等.1055株革蘭陰性桿菌菌種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感染控制雜志,2005,5(1):62-64.
[7]丁春波,季敏.神經外科病房銅綠假單孢菌醫院感染流行分析及控制措施[J].現代實用醫學,2007,25(1):9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