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和壽命有關的基因
你是否想知道自己究竟可以活到幾歲?
科學家們目前還無法精確地回答這一問題,但是至少他們不久之后就將能夠告訴我們之中的哪個人將可以存活超過100歲。他們現在正在研究一種血液測試技術,如果我們愿意的話,這項技術將可以幫助在人群中找出那些可以活過100歲的人。
在對超過800名平均年齡達到104歲的長壽老人和來自不同年齡段的參照組人員進行對照研究之后,科學家們已經鎖定了281個和長壽有關的基因特征。研究顯示,參與研究的人員盡管有些有著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但是都成功地活過了預計可以達到的年齡。這樣的結果讓美國波士頓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對于一個人是否可以長壽而言,相比人的生活習慣,基因似乎起著更加決定性的作用。僅僅依據基因檢測數據,研究小組成功預測出研究對象中哪些人將能夠活到102歲以上和105歲以上,正確率分別達到71%和85%。
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托馬斯·帕爾斯(Thomas Perls)教授說:“我們所發現的一些基因在此之前便已經被與阿耳茨海默癥(即老年癡呆癥)和一些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自由基損傷等和老年衰老特征密切相關的疾病密切聯系在一起。”
他說:“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因為我們觀察到,有證據顯示那些百歲老人的機體直到90多歲才開始變得明顯衰老。他們的身體中似乎有某種機制正在延遲或避免出現老年人相關的疾病。環境因素對于一個人是否能夠長壽當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一個人年過90,此時他的基因特征在他是否能活的更長壽方面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帕爾斯的小組對一組年齡在90歲~119歲的老年人的基因進行檢查,這些老人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而參照組則來自不同年齡組,成分混雜。研究人員們指出,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活過100歲取決于多種復雜基因因素,而不能簡單地歸結于一兩種基因的特征。科學家們對25萬組基因變異,即所謂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進行檢查,并從中最終篩選出281組和長壽有關的基因特征。
帕爾斯教授表示,對于這些資料的進一步分析將幫助研究人員弄清為何有些人能夠避免疾病。以此為基礎,科學家們或許將能夠開發出相關藥物和療法用于針對老年癡呆癥等一系列病癥的治療。他還表示,這一技術進一步發展之后還將可以用于以更高的精度通過驗血來判斷一個人的壽命,當然這樣做將產生爭議: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壽命年限之后,他的行為將發生相應的改變。
帕爾斯說:“盡管有關的基因研究才剛剛開始,但是我相信目前人體基因工程中所持有的觀點,如某種單一基因對應于糖尿病,另一種單一基因決定人的壽命長短等等,此類觀點都是錯誤的。”
他說:“有些人體內擁有多種基因變異組合,這些多種基因形成的組合對于一個人是否能夠長壽所具有的重要性,似乎要勝過那些和某種疾病相聯系的單一基因,以及當事人的生活習慣特征。”
他的科研小組的原始論文原本于18個月前發表在了著名的《科學》雜志上,但是后來被迫撤回。其原因是有人指出他們對于樣本人群基因組掃描獲取的部分數據不夠精確。帕爾斯教授承認告知某人他的壽命值將可能改變他們日后的生活軌跡,不過他也強調:“我們當然推薦你要采用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靠新型離心泵的無心人成功存活
下一篇:患視網膜色素變性癥的小鼠痊愈
相關閱讀
- 2013年度生命科學七大技術突破2013-12-31
- 我國首臺遺傳性耳聾基因芯片檢測系統研發成功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