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發布,大批醫院配置任務(附名單)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疼痛確定為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據調查,手術后患者中重度疼痛比例達70%~80%。隨著社會對于疼痛認知水平的提高,國內鎮痛管理產業正逐漸受到更多重視。
01千家醫院配置需求來了
5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印發疼痛綜合管理試點醫院名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根據《關于印發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經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研究確定了疼痛綜合管理試點醫院名單。
部分名單如下(完整名單見文末):
(完整名單見文末)
去年1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發布《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2022-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一定數量的醫院開展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發揮試點醫院的示范、帶動作用,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疼痛綜合管理。建立健全醫院疼痛綜合管理制度,規范疼痛綜合管理流程,提升疼痛診療能力和相關技術水平,力爭實現試點醫院門診、急診和住院患者及時獲得疼痛診療服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就醫滿意度。
要求建立疼痛綜合管理相關制度和流程。建立全院疼痛綜合管理制度,根據疼痛綜合管理流程及有關要求制定全院疼痛綜合管理流程,統籌各相關科室,建立聯動機制,加強科室之間的協作。鼓勵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全院疼痛綜合管理智慧化建設。
醫務人員在各醫療環節對患者原發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的同時,應當提高疼痛管理意識,重視患者疼痛主訴,全面評估患者疼痛病情,規范開展疼痛診療。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疼痛治療中的作用。醫院應加強對相關專業醫務人員(麻醉科醫師、疼痛科醫師、各相關科室醫務人員)的臨床培訓、模擬演練和考核測評,提升疼痛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疼痛診療服務。
各試點醫院應當定期組織疼痛綜合管理規范化培訓,大力推廣疼痛綜合管理理念,發揮輻射帶動效應,通過幫扶、協作、接收進修等形式,將疼痛綜合管理經驗向其他醫療機構推廣。鼓勵試點醫院結合自身實際,在確保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創新開展工作。鼓勵有條件的試點醫院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疼痛管理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方案》要求,試點醫院基本條件包括:
(一)二級以上醫院;
(二)具備麻醉科或疼痛科;
(三)具備開展疼痛診療專業技術人員;
(四)具備良好的疼痛綜合管理工作基礎。2022年工作至少滿足以下一項內容:無痛胃腸鏡占胃腸鏡總數比例≥20%;無痛纖維支氣管鏡占纖維支氣管鏡總數比例≥5%;椎管內分娩鎮痛率≥20%。
(五)醫院給予必要的人員、硬件和政策支持。
02市場空白巨大
疼痛正在引起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由此帶來的疼痛相關器械設備空間是巨大的。
據愛朋醫療2022年年報顯示,根據美國研究機構ResearchAndMarkets一項關于疼痛管理市場的研究估計,2024年全球疼痛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059億美元,其中根據終端細分,醫院、診所、護理機構、研究機構均在其中占領一定市場,其中醫院是最大的終端,在2018年已經占到了約39.7%的市場份額,僅醫院一項即約42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在需求提升和科技創新的刺激下,疼痛管理賽道正在加速升溫,新型的疼痛管理器械、設備在不斷被研發、創新。
愛朋醫療年報提到,據測算,國內一共有約20萬間住院手術室,在一項超過200家臨床單位參與的內部調研 中,50%以上的醫療單位麻醉深度監測儀配備數量占手術室總數的比值不足20%,二級醫院配置腦電/麻醉深度監測儀的占比不到50%,市場對于麻醉深度監測儀的需求空間巨大。
在疼痛管理的器械方面,根據美國研究機構GrandViewResearch的研究顯示,電刺激器、射頻消融(RFA)、鎮痛輸注設備和神經刺激設備是疼痛治療最主流的設備,其整體市場在2018年為51.9億美元,預計在2019年至2026年的期間內年復合增長率為13.8%,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5.5億美元。
其中,從產品市場狀況來看,我國鎮痛泵產品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國產替代率較高。據眾成大數據統計,截至目前鎮痛泵有效產品數共65款,其中國產61款,進口4款。但總的來看,鎮痛泵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并且市場占有率較為零散。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鎮痛泵市場品牌占有最高的為河南駝人醫療,市場占有率為26%;其次為江蘇愛朋醫療,市場占有率為20%左右。
在人們越發注重健康感受的今天,疼痛管理市場空白將被不斷開掘,新基建帶來的疼痛管理設備需求也將繼續涌現。
【來源:賽柏藍器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