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亞洲品牌500強揭曉 醫械品牌無影無蹤?
導讀: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理人集團共同編制和發布的2015年《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于9月21日在香港揭曉,榜單竟無一醫療器械品牌!
醫械和其他行業品牌差距到底有多大?
中國(包含港澳臺)入選的品牌占整個亞洲品牌500強的40.80%,位居第一。亞洲品牌500強卻只有綜合行業品牌 LG、索尼、松下、日立、東芝勉強看到了醫械的影子。想必大家也都注意到了,這些僅有能涉及到醫械的綜合行業品牌都是日韓品牌。再來看看醫藥: 武田制藥、Astellas制藥、第一三共制藥、同仁堂、上海醫藥、康芝藥業、Teva制藥、重慶醫藥等均已上榜,除日本武田制藥、第一三共制藥、Astellas制藥和以色列Teva制藥等,其余上榜制藥品牌均為中國品牌。為什么中國醫械和醫藥品牌差距就這么大?豐田汽車排名第一,中國工商銀行排名第二,佳能排名第七,中央電視臺排名第八……醫械品牌為何在市場占有率、品牌忠誠度和中國領導力就遠不及汽車、金融、通訊、文化、酒類品牌?令人深思。
國產醫械品牌怎么就做不大?
國產醫療器械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不足1/3,有三成醫療器械企業缺乏自主生產能力。國內醫械何去何從呢?無論是從醫療器械產業,還是從保健器械產業反饋的信息來看,都存在企業規模小、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同時,缺乏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法規。
醫療器械企業做不大,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國內企業在研發上常常有短期行為,總是想去模仿當下銷售得好的產品,習慣在仿制中創新。但是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原創的技術,不管是購買還是研制。另一個方面,高等院校的研發和產業銜接存在障礙。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科研院校在生物學工程方面專利的轉化率可能只有6%左右。
關注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計劃;業務擴張,原有體制管理力不從心;好高騖遠,三心二意;凡事親力親為,不授權;過度重視成本,不愿分享利益。突破這些瓶頸,也是國產醫械品牌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SO,國產醫械能否注重品牌效應?
為什么歐美的醫療器械公司特別注重網絡方面的品牌宣傳,而國產的醫療器械卻不能做?此外,歐美醫械企業特別注重專業宣傳材料和說明書的精美制作,而國內醫械企業通常不太重視。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產品競爭愈加激烈,國產醫械品牌殊不知一個響亮好聽的名稱在市場推廣中作用非常大。再者,國產醫械品牌所忽略的專業媒體廣告宣傳:雖然周期長、起效慢,但是針對性強、效果持久。最重要的是持續宣傳,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國產醫械有望殺入亞洲品牌500強嗎?
在國外,醫療器械與藥的消費比例為1:1.9,而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與藥的消費比例則為1:5。較大的差距,預示著在國內這一行業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全球高端家用醫療器械市場基本由美國、德國、日本公司的產品占據著統治地位,而且知名跨國企業紛紛在華投資建立生產基地,搶占市場份額。如歐姆龍占據了中國約70%的電子血壓計市場,強生、羅氏、雅培合占著中國約60%的血糖儀市場。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家用醫療器械企業不斷進步,目前在中低端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國產醫械也出現一批如魚躍醫療、九安醫療、蒙發利、三諾生物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朝陽醫械品牌。
此外,國家衛計委和工信部聯合召開推進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上,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稱,將重點推動三甲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

相關閱讀
-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何時才能實現進口產品代替2017-05-03
- 醫療器械國產化進一步推進 配套政策陸續出臺2017-04-14
- 國家撥款25億 擬推出大量重磅國產醫械新品2016-10-14
- 政策發力 國產醫療器械是否能“逆襲”2016-04-07
- 國產醫械機會來了,耗材捆綁模式或將被砍!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