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中國首例人子宮移植
近日,西京醫院婦產科等11個學科、38位專家協作,成功將一位母親的子宮移入女兒體內。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新移植子宮已經成活。作為國內首例子宮移植,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眾多先天性無子宮,或后天因腫瘤、產后出血等而被迫切除子宮者帶來了福音。
女子意外查出無子宮
子宮移植是希望
接受移植的這名女子名叫楊華(化名),現年22歲,2013年,就讀于西安某高校護理學專業的她,因從未來過“例假”,來到西京醫院婦產科就診。原本想只是比同齡女孩稍晚,但隨后出來的B超結果,卻讓楊華有些天旋地轉: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
在與醫生的進一步交流中,楊華得知,自己想擁有自己的孩子,目前可行方法就是進行子宮移植(代孕在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是非法的)。雖然目前國內尚未開展此類手術,但西京醫院從2012年就率先開展了相關研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醫生的這番話,讓原本陷入絕望的楊華,又看到一絲希望。
得知自己可能幫助閨女彌補“遺憾”,母親毅然決定將自己的子宮捐給楊華。這位樸實的農村婦女,自兩年前意外得知閨女病情后,就一直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煎熬中。女兒從小就跟著家里吃了很多苦,沒想到卻還要面臨永遠無法生育的“尷尬”。每每想到這些,她的心都仿佛針扎一般。兩年來,她瞞著女兒四處打聽,卻始終以失望而歸。“為了能讓閨女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哪怕是要我的命,我都愿意。”母親的堅定和執著,深深感動了家人和醫生。在等待移植的日子里,楊華順利地走進了婚姻殿堂。令她感動的,愛人對手術也非常支持。
知名專家集智攻關
聯袂挑戰世界醫學難題
在器官移植領域,子宮移植由于這一器官位于人體盆腔深部、血管纖細,術中血管切取、縫合難度極大,加之排斥反應強烈,以及圍術期護理和治療均面臨嚴峻挑戰等原因,至今仍是一個世界性醫學難題。國際上,也僅由個別國家嘗試過數例。
針對這一世界性醫學難題,西京醫院婦產科陳必良教授等多位專家,自2012年便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相關研究。目前,已成功開展數對山羊間子宮移植,在手術、麻醉,及抗排斥反應等多個方面積累豐富的經驗。與此同時,專家們還對國外子宮移植研究經驗進行了充分借鑒,并結合亞洲女性的生理結構特點,開展集智攻關和協同創新。
在進行子宮移植前,該例手術順利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專家們分別于2015年4月、8月,為楊華進行了陰道成形術,并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得到了楊華和其愛人的受精卵,冷凍起來為后續孕育子女做好準備。為確保手術成功,西京醫院成立由熊利澤院長、劉侃佳政委任組長的移植工作領導小組和由多科室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專家們反復論證研究,并召開十余次全院大會診,制定出嚴密的手術方案和應急預案。
手術歷時14個小時
多學科協作創造生命奇跡
11月20日,對于楊華來說,是一個令她永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在充分術前準備基礎上,西京醫院婦產科等11個學科、38位專家協作,同時為她和母親開展手術。術中,為將風險和創傷降到最小,陳必良教授利用先進的達芬奇機器人技術,為母親進行世界首例機器人輔助子宮切取術。隨后,專家們將母親的子宮順利放入楊華體內,并由顯微外科趙廣躍副主任醫師在顯微鏡下進行了血管吻合顯微手術。術中血流開放后,發現新移植子宮瞬時紅潤、飽滿,超聲顯示,血流平穩順暢,證實血管吻合良好。整個手術歷時14個小時,獲得成功。
術后,在西京醫院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和密切監護下,母親術后第2天,即可下地活動。楊華生命體征平穩,各項指標正常,新移植子宮已經成活。待身體恢復一段時間后,下一步,專家們將通過把此前冷凍的受精卵移入新子宮內,幫助她和愛人實現做父母的心愿。
據西京醫院婦產科陳必良主任介紹,在醫學上,像楊華這樣,由于子宮發育不良或因子宮肌瘤等原因導致子宮病變的情況,統稱為子宮性不孕。這類患者約占不孕不育患者總數的8%,雖然我國目前還未有確切統計,但據估算我國每年新出生人口中約有10萬至12萬患有先天性無陰道無子宮。該例手術的成功實施,為眾多子宮性不孕患者帶來了希望。當前,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放開,許多因后天性婦科腫瘤、產后出血等各種危急重癥而被迫切除子宮者,也有望通過移植的方法圓上“二孩夢”。此外,一些影視劇中男人生孩子情節,也有望成為現實。

相關閱讀
- 我國首例子宮移植成功代表了什么?2015-12-09
- 世界首例子宮移植手術成功2012-05-29
- 四軍大西京醫院腹腔鏡手術器械自主創新成果豐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