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小腦出血10例分析
【摘要】分析10例外傷性小腦血腫的臨床表現,受傷機制及依靠頭顱CT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方法。根據病情,意識狀態,及時采用手術治療,對于血腫較小,意識較好,采用非手術治療。
【關鍵詞】 外傷性 腦出血 小腦
關特點加以討論。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6例,女4例;年齡3歲~65歲,平均46歲。跌傷6例,車禍傷4例。9例枕部減速傷,1例右額顳部跌傷。入院時GCS<8分者2例,有中重度昏迷,11分~15分者8例。
1.2 臨床表現
頭痛、嘔吐9例,頸抵抗8例,水平眼震5例,眩暈3例,共濟運動障礙5例,構音障礙及吞咽困難1例,抽搐1例,雙瞳不等大1例,光反應遲鈍3例。頭顱平片(正、側位加湯氏位)示枕骨骨折2例,顳骨骨折1例。CT掃描示出血灶位于左小腦半球5例,右小腦半球4例,中線1例,血腫量平均6.39ml,血腫最大直徑>3cm者3例(中線1例,小腦半球2例),四腦室移位3例,環池受壓消失2例,腦積水2例。本組經手術治療3例,血腫直徑>3cm,1例中線血腫者死亡,2例半球血腫者治愈;非手術治療7例血腫最大直徑<3cm者,均治愈。
2 討論
小腦出血具有腦出血的一般特點,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又具有小腦腦干損害的特有表現,如眩暈,步態不穩,吞咽困難,小腦共濟運動失調等。本組病例中大多數均有小腦損傷特有表現。
小腦[1]位于后顱凹,空間狹小,與腦干等周圍毗鄰關系復雜,對腦干生命中樞還構成嚴重威脅,故其病情易急劇惡化,最嚴重的并發癥,腦水腫高峰期易伴有腦干壓迫癥狀和(或)破壞性的進展性出血。
受傷機制:小腦出血多因枕部減速傷所致。當小腦因頭部運動突然停止與后顱窩顱骨撞擊,發生小腦挫傷,皮質血管破裂出血。本組中10中有9例是由于枕部減速傷所致。由于外傷性小腦外傷性小腦血腫中有存在枕骨骨折。本組僅2例枕骨骨折。我們認為,在發生顱骨骨折時,部分外力的能量得到釋放,暴力受到衰減,反而使小腦在顱腔內的撞擊相對減弱,發生腦挫裂傷出血的機會亦可能相應減少。
因此②,枕部外傷后即使沒有枕骨骨折發生也要提高警惕,適時行頭顱CT掃描以防漏診本病。確診本病主要依靠頭顱CT掃描。
急性小腦出血一經確診,是否手術治療,應根據血腫大小、位置、對腦干的壓迫程度及意識狀態穩定與否而定。除少數輕癥外均需手術治療,只有及時手術才能挽救生命,應盡早手術,特別是有呼吸表現有抑制情況時,應立即手術,切勿遲疑。出血部位如若靠近中線或外側,手術指征需放寬。
保守治療③只有在患者血腫量較小,意識狀態,GCS評分≥14分,在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的基礎上,同時需做好隨時手術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惠國禎,等.外傷性后頗窩血腫.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2:8.
[2]丁學華,朱誠,陳柏林.急性外傷性后顱窩血腫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88,4:135⑶.
[3]南關賢,崔明姬.不典型小腦出血9例臨床分析[J].中國神經疾病雜志,1992,5(l):50.

上一篇:神經內鏡技術的臨床應用進展
相關閱讀
-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術后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