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醫療巨頭在華深入發展提速
近幾年,以飛利浦為代表的外資醫療器械企業在華“深耕細作”的熱情絲毫不減。
日前,飛利浦宣布,在蘇州工廠的第一批本土研發生產的基礎醫療設備下線。飛利浦醫療保健大中華區總裁張文明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飛利浦全方位加強在華研發和生產力度的中國本土市場戰略正在深入實施。
事實上,外資醫療器械企業在華“深耕”的并非飛利浦一家。來自2012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的消息,西門子、GE等外資醫療器械企業均推出了針對基礎醫療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日前,GE醫療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2015年之前的3年時間內,GE醫療會把中國本土的產能提高一倍,完全實現在華的產業鏈本土化。
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醫藥行業研究員李金英表示,中國醫療市場的不斷擴張,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了非常多的機會。在許多跨國巨頭公司看來,中國市場很獨特。從增長速度來看,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從醫療器械需求來看,中國市場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市場,也就是說,跨國企業迅速擴張中國市場是由中國用戶對醫療器械產品的高品質、高可靠性、高服務水平的綜合要求來決定的。
在其看來,農村市場也成為了跨國公司試圖爭搶的潛力市場,跨國公司為鞏固和擴張其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市場份額,正在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本地化研發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場滲透深入。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公共醫療條件的不斷完善和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目前我國已經成為醫療器械市場中“成長”最快的市場。
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規模為74.46億美元,成長幅度為13.6%,預估價2013年將達到101.13億美元,其年復合成長率為13.94%,相較高出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平均成長率。
以上數據均表明,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不斷壯大,因此,也一直成為外資巨頭覬覦的目標。但擺在眼前的一個事實是,雖然我國是一個成長較快的市場,但目前高端醫療器械幾乎都被外資醫療器械企業所壟斷。
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江峰介紹,在中國醫療保健技術市場,通用電氣、飛利浦和西門子三家企業占據了大部分高端市場,保守估計已經超過了70%。
據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日前發布的《2012年醫療器械行業分析報告》顯示,目前雖然全國范圍內醫療器械企業數據已達1.4萬多家,但醫療器械行業競爭格局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雖然企業數量較多,但此類企業競爭激烈且盈利水平較低,因此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或為國外企業提供零配件。
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十五屆國際醫療儀器設備展覽會上,來自飛利浦、GE、西門子、三星等全球知名的醫療器械企業亮相展會,這也或許預示著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前景可人”。
中創國發產業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澄宇認為,從市場前景來看,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城鎮化持續推進以及消費結構升級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來自中創國發的一份預測報告顯示,到2016年,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095億元,相比市場容量43654億元來說,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巨大的蛋糕足以吸引外資醫療巨頭進入中國市場。
張澄宇告訴記者,從飛利浦等外資醫療企業進入中國,且不斷擴張延伸的勢頭,將給行業監管體系提出了更多的考驗。這將有利于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可以促使醫療器械市場向細分化發展,出現更多具備不同功效、針對不同病理、甚至供家庭使用的醫療器械產品。
除了對行業監管體系帶來考驗,外資醫療器械企業“押注”中國市場,將會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呢?
李金英認為,現階段,全球醫療器械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國際上排名前10的醫療器械公司如飛利浦、強生、西門子等在全球市場份額占到了50%左右,并且,由于這些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上得到更多信任,在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勢態下,國內醫療器械的市場份額勢必會遭到進一步的擠壓。尤其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完成一二線城市和高端市場的布局之后,跨國企業對中國低端市場滲透不斷加快,其將與本土企業在中低端市場形成正面競爭,這進一步搶奪了我國醫療器械的中低端市場,顯然對國產醫療器械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在李金英看來,現階段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其實是屬于非常脆弱的“有秒階段”,壓力一大可能會倒下。畢竟從體量來看,即便是中國一些上市公司相比國外大企業也很容易被外資企業兼并。

相關閱讀
- 最新排名出爐:2020全球頂級醫療企業TOP102021-02-05
- 山西省醫用耗材談判結果公布:強生、威高、巴德…2021-01-08
- 91.8萬個耗材編碼公布:強生、美敦力、威高…2020-12-11
- 最高降價97.76% 7省耗材帶量采購來了2020-12-08
- 最高94%!耗材降價開始執行:強生、威高、史賽克...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