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與美國、德國、日本相比,我國康復輔具行業人才開發培養力度還有待加強
美國從1948年起,便授權美國矯形器假肢師資格認證委員會(ABC)開展矯形器、假肢從業者的教育、經驗水平和臨床知識考核。通過了ABC理事會建立的高標準考試后,方可獲得注冊矯形器師(CO)、注冊假肢師(CP)和注冊假肢矯形器師(CPO)頭銜。目前,美國超過4000名的矯形器假肢從業者通過了ABC認證。
日本制定了《假肢矯形器士法》,假肢矯形器士考試工作,由日本義肢協會組織實施。從業人員通過考試,合格后取得厚生勞動大臣頒發的許可證書才能獲得假肢矯形器士的稱號。截止到2006年3月,日本考試合格者的人數已達3204名,約占全部從業者(5500人)的58%。
與美國和日本的假肢矯形器制作師專業隊伍相比,我國技術人才隊伍還顯得很薄弱。從1998年以來,中國康復器具協會在民政部和人社部的授權和指導下,開展了全國假肢矯形器制作師執業資格考試。十余年來,我國的假肢和矯形器制作師由幾百名增加到1089名。此外,為推動行業人才隊伍管理,協會承擔了民政部委托的制作師注冊、年檢等行政工作。全國667名假肢制作師中,已有583名注冊;415名矯形器制作師中,已有329名注冊,注冊率分別達到87%和80%。每次辦理注冊、年檢手續后,協會都將各省份制作師注冊、年檢情況分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業務主管處室進行書面通報。但取得的成績和建立的制作師隊伍還遠遠無法滿足我國殘障人士的裝配需求。
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對于假肢矯形器制作師的考試條件設定較為嚴格,學生必須具備該專業的專科或本科學歷,方可報名參加考試。但在我國,由于開設假肢矯形器裝配專業或相關康復技術專業課程的院校較少,專業出身的學生數量不足,考慮到巨大的康復需求,如果再對考試人員的專業要求有所限制,將不利于我國人才隊伍的壯大。這就導致取得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絕大部分學歷較低,是由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獲得的裝配經驗。他們整體素質較低,缺乏系統裝配知識,很難在學術和技術上取得突破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