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監管必須下狠手
對乙肝疫苗不良反應事件的處理,國家藥監總局、衛計委的反應速度很快,是個好的開頭。
2013年11月、12月,連續爆出多例嬰幼兒注射乙肝疫苗不良反應事件,18名孩子死亡,媒體報道再次勾起家長們對疫苗安全的擔憂之心。新年伊始,事件終有階段性結果,1月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通報深圳康泰公司乙肝疫苗事件的初步調查結果。通報稱,未發現康泰公司生產的乙肝疫苗存在質量問題;疑似因接種該疫苗出現異常反應的18例,其中9例已明確與接種疫苗無關,8例初步判斷也與接種疫苗無關,有待尸檢完成后作出最終結論;另有一例重癥已康復出院,但不排除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過敏性休克)。
從事件發生到死亡原因調查的階段性結果公布,個人認為國家藥監總局、衛計委的反應速度很快。與以往多次藥品不良事件相比,新年真是有個新氣象,監管部門有作為,是個好的開頭。
2012年4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河北、浙江有一些不法廠商使用重金屬鉻超標的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來生產藥用膠囊。修正藥業等十三家企業涉嫌使用鉻超標膠囊,事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引發人們對藥品安全的新一輪恐慌。在政府迅速查處問題企業,掐斷黑色產業鏈幾個月之后,相關官員開始接受問責。然而民眾還是對藥監總局表示不滿,修正藥業等幾家涉事藥企都是大企業,居然沒被檢查出來,事后企業也沒受到傾家蕩產的嚴厲處罰。當時,地產商任志強就發微博說:“十三家的毒膠囊,居然一家都沒被專管藥監的政府部門發現,卻由媒體所揭發。稅收都被這樣的機構浪費了。民眾還能相信他們嗎?”
連地方官員也對上面的監管部門抱怨連連。浙江當地媒體報道,去年3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市長錢建民在代表團駐地的小組討論上,直指毒膠囊事件中中央部門推卸責任。錢建民認為,毒膠囊事件的主要責任應該歸咎于中央有關部門,而在被問責的官員中,卻沒有一個中央相關部門人員,甚至連個出面道歉的也沒有。錢建民羅列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國膠囊生產的標準是2010年10月才正式出臺的,在此之前一直是空白。然而新標準卻比歐盟的現行標準還嚴格5倍。這樣的標準是否符合中國實際。其次,新標準出臺后,包括他在內的各級政府并沒有接到通知,也沒有要求配合與支持。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次毒膠囊事件,很多地方的領導干部甚至還不知道有這么一個標準。再次,藥監部門是個高度垂直的系統,所有的藥品由國家局直批。在他們自己批準上市的藥品膠囊中發現問題,難道他們沒有責任?
看看藥監部門是有多么不作為,不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有苦衷,國家藥監局專家孫忠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藥監局肯定有責任,但實話實說,藥監工作人員才有多少?根本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家藥廠的每一個環節,明明制定了GMP,但企業就是不執行,該怎么辦?”有困難可以理解,但這不能成為監管不力的借口。泱泱大國,藥品質量問題接連發生,健康生命的代價還不能喚醒監管部門的警醒嗎?真有心治理藥品市場,真有心抓好藥品質量,辦法總是有的,就像對灰霾的治理一樣,為何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就能天天是藍天呢?

相關閱讀
- CFDA拒絕23個醫療器械的注冊批件2016-10-19
- 藥品監管:包裝內嵌入廣告是否違法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