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三年 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5166億
近日,衛生部公布了新醫改三年來,全國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的金額,為15166億元。
在這三年醫改中,宏觀衛生體系可以總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得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服務能力大幅提高,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推進。
三年中,民辦醫療機構數量從2005年的3220家,增加到2011年的8440家,年均增速為17.4%。2011年民辦醫院診療人次2.06億,占全國診療人次總數的9.1%。
其中,中央財政投入470多億元,用于支持2233個縣級醫院、6213個鄉鎮衛生院和2.5萬個村衛生室的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累計為中西部地區農村免費培養醫學生1萬余人。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補助經費2.1億元,安排3.6萬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并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崗培訓醫療衛生人員253萬人次。2011年,鄉鎮衛生院人員數達到120萬,比2005年增長18.7%,其中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比重從23%提高到40%。
隨著醫改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領域城鄉和區域統籌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和地區間健康水平差異正在逐步縮小。孕產婦死亡率城鄉之比由2008年的1:1.24縮小為2011年的1:1.05;嬰兒死亡率城鄉之比由1:2.83下降到1:2.53。農村住院分娩率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由2003年的34%下降到2010年的2%。
中央曾安排專項資金56.7億元,完成382所縣級中醫醫院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安排42.1億元支持1960所市縣級中醫醫院、民族醫醫院建設。
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和健康管理內容已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圍,推動中醫藥“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大力實施中醫“三名”(名醫、名科、名院)工程。
過去5年,中醫師占醫師隊伍的比重從10.3%提高到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