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事件”折射出的國產醫械眾生相
外企巨頭、商業賄賂、總局調查等重大要素加上劇情的急劇反轉,使得這次“西門子被調查”一事充滿了戲劇性,一時間網上各種評論鋪天蓋地。這就像一幕生動的諷刺劇,劇情的生動與否固然值得我們去討論,而一片笑聲中的看客們的表情、反應更值得我們去探討、去反思。
1.事件回顧
5月3日,據路透社報道,西門子中國醫療部門被工商總局調查,涉賄賂約1000家醫院。一時間成為焦點話題,有人認為這是“國產醫械迎來春天”的利好時機;有的媒體甚至還發出了“外資醫療器械的噩夢”之類夸張的言論。
而就在一天之后的5月4日晚間,國家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就“對西門子醫療部門展開商業賄賂調查”一事做出了回應,“國家工商總局沒有展開對西門子商業賄賂的調查。”
這一劇情急劇反轉的“烏龍”事件可謂是一波三折,在 “外資醫械進入噩夢、國產醫械迎來春天”的歡呼聲還未消散之時,工商總局的及時辟謠卻給國產醫械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2.歡呼背后的反思
聯想到去年商務部啟動了對外資醫療器械的壟斷調查一事,當時也是各種唱衰外資醫械唱好國產醫械的言論層出不群。而該調查一年過去了,外資醫械GPS(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在CT、核磁共振、核醫學、血管造影機等幾類大型醫療設備方面,其合計市場占有率均超過80%;進口醫療設備更是約占我國340億美元醫療設備市場的四分之三之多。
我們應該看到的是:
首先,在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制造方面,國產醫械與外資醫械從硬件的技術、質量到軟件的售后服務都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在這些方面的差距也成了大多數醫院在衛計委提倡采購國產醫械的背景下,依然選擇外資醫械的一個主要原因。
據數據顯示,上年度大型設備試產占有率方面,GPS三甲代表性外資醫械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依然處于絕對的優勢。
(數據:2014年中國醫械設備售后服務研究調查報告,醫械創新網匯編)
其次,國內醫械產業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心理。在正面無法戰勝外資醫械的時候,國產醫械存在著寄希望于國家政府“替天行道”去查辦這些外資醫械,從而自己獨得整個市場。這種認知、這種心態是懦弱的,不可取的。
從GSK案來看,政府“替天行道”對其開出史上最大罰單,媒體歡呼外資醫藥將窮途末路、國產醫藥將迎來爆發。而這一年來我國醫院進口藥品采購依然居高不下,本土藥企生存空間依然有限。可見寄希望于政府的“替天行道”而自身在技術以及服務等方面提高的話,其生存空間依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第三,外資醫械的銷售模式成了大家吐槽的焦點,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國產醫械尤其是IVD產品、藥品等的銷售模式不也是如出一轍么?古人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也”,“五十步笑百步”這種心理是要不得的。
免費提供設備,依靠試劑、耗材來賺錢(該設備只能用配套試劑耗材,將價格轉移到有著持續需求的試劑、耗材上)的模式目前市場上很常見,而醫院試劑、耗材的日消耗量驚人,而這樣的“綁架”醫院不可避免的帶來的是暗箱操作和嚴重的腐敗賄賂。
最后,調查外資醫械也并不意味著就不調查國產醫械的腐敗賄賂,更不意味著國家就以此來“扶持”國產醫械發展。要知道市場認準的是質量、服務,不會因為你是“姓資還是姓社”而給你開綠燈走后門。
目前國產醫械產業整體上低迷和這種要不得的心態以及不正確的認知有很大關系,不能正確地看待差距或是帶著有色眼鏡選擇性的看待問題,這樣不僅不能為國產醫械產業帶來升級換代,反而會給其帶來是更為沉重的痛。
3.國產醫械出路何在
我們一直都在討論探索國產醫械的出路,也一直寄希望與自身技術、服務的提升來搶占市場占有率。外資醫械的存在,可以不斷鞭策刺激著國產醫械的發展。在這個時代閉門造車是不可能的了,全球化的推進要求技術上更多的交流與合作,而市場的一體化也要求著售后服務的高標準。
要正確理性地看待外資醫械帶來的競爭壓力,一方面要看到所謂的外資巨頭壟斷醫械技術,“綁架”中國醫院一定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其強大的技術、優異的質量和高水準的售后服務的基礎上,要牢記“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因壟斷而帶來的見不得光的暗箱操作、賄賂行為、返點交易等行為屬于不正當競爭,是違法行為,不能為了眼前的短暫利益而鋌而走險挑戰法律。
而為人詬病的銷售模式,不管是外資醫械還是國產醫械都需要改變,要讓交易在陽光下進行,銷售交易要接受監督;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下互相競爭,形成良性市場循環。
成長總是艱難、痛苦的,而在群強環視下成長更是艱難、痛苦。國產醫械要擺正心態,理性看待競爭,要堅強的迎接競爭,在競爭中發展成長。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