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大數據正成風投下一個“藍籌股”
醫療領域在數字時代做了數十年的落后者,但是去年以來,超過37億美元的風投資金被投向了與移動大數據技術相關的現代醫療領域,才使人們重新認識到現代醫療將是風投手里的下一個“藍籌股”。
據統計,這37億多美元的投資中有7.5億投進了與移動健康相關的各領域,比如將智能手機變為一支血壓計和用手機拍攝達到醫療品質的內耳照片等項目。這刺激了包括蘋果、高通、微軟等在內的科技巨頭著手開發移動健康產品或投資此類項目。另外的30多億美元主要進入了醫療大數據領域。據麥肯錫公司的估計,醫療大數據領域所蘊含的商機每年高達3000到4500億美元以上,這主要包含數據采集類智能手機的研發應用和超強數據分析系統等領域。
投資熱背后的理念其實很簡單:智能手機的應用意味著小而廉宜的傳感器、低耗能藍牙傳輸的普及,這些成為數據采集和傳輸以及醫生指導和介入的天然終端;而高速移動網絡、基因序列解析等取得的進展以及電腦分析軟件的優化,使得科學處理海量醫療健康信息成為可能。如同移動技術和大數據對其他領域的影響一樣,這兩項技術也正在深遠影響乃至重塑現代醫療業。
首先,移動健康項目改變了醫療業中原有的醫患互動方式。在方便地、即時地收集患者信息后,移動技術通過為醫生提供即時、高頻、遠程介入影響患者的機會,使病人在醫療活動中的作用被積極調動。
美國正在開展的一項利用移動技術監測糖尿病人活動量的移動醫療項目。在該項目中,運算程序會依據病人隨身攜帶的監測儀收集到病人的運動量信息,并將其和數據庫中已有的病歷自動對比,自動將某種針對性指導信息或醫囑反饋給病人,比如:那些沒有達到目標活動量的測試者會收到鼓勵消息;有時儀器還會基于病人的移動設備收集到的位置信息提供健康課程等資料,甚至在陰雨天會給病人發送關于室內鍛煉方式的提醒。同時監測儀器收集的數據可以加上醫生的診斷、過往測試結果、病人的病歷以及基因數據,來幫助醫生在辦公室就能預判病人是否易感某些癥狀或病人的治療將如何進展。
另外,醫療大數據正通過對個體患者大量醫療信息的分析,將傳統上旨在治療標準患者的醫療習慣,改變為針對個體患者的“定制醫療”。
目前掌握最多醫療數據的主要是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及醫生,對他們的數據進行分析已經開始改變醫療現狀。北美最大的藥品福利管理、保健管理和經營服務公司Express Scripts(該公司管理著美國9千萬會員的藥品福利和每年14億份處方)已經全面疏理其獲得的來自醫生、藥房和實驗室的數據,以便可以提醒醫生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及其它處方問題。現在Express Scripts服務的醫生可以提前12個月知道哪位病人可能無法按要求服藥,其準確率高達98%.通過該項目預先采取措施避免可能出現這些問題無疑可以改善病人健康,同時美國每年節省在不必要的急診出診和治療上的花費多達3000多億美元。醫療大數據還需增加更多層面的信息以達到更高的精準率和更具針對性的治療結果,它正使數字時代的現代醫療變得更具可分析性和可循證性。而國內創業投資早已嗅到了移動醫療龐大的市場,iDoNews專欄作家董燾在《移動醫療APP或引發下一個市場爆發點》一文中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移動和大數據兩項主流技術對當代醫療的影響并不是彼此獨立而是相互交織,其共同影響的結果是更好地改善了病人的健康狀況、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和降低了醫療費用,進而從根本上改變醫療服務的分配,并最終改善整體的醫療方式和環境。
專注慢性病數據管理的移動技術公司WellDoc的首席戰略官曾稱醫療大數據和移動醫療為是“史上最大型的臨床試驗之一”。移動大數據技術對醫療界、保險公司以及病人的影響都是頗具說服力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BID(Beth Israel Deaconess)醫療中心的首席信息官John M. Halamka期待這類以科技為依托的現代醫療可以在不遠的將來成為醫療界的常規作法。
無論如何,當下就把移動技術和大數據對醫療業的重塑說清楚還為時尚早,但數字時代帶給當代醫療界的巨大進步已是不爭的事實。

上一篇:醫療器械領域投資并購持續升溫
下一篇:醫械產業要發展需深刻認識新政策
相關閱讀
- 美敦力在中國尋找移動醫療新機會2016-05-31
- 到2019年,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6項大概率事件2016-02-24
- 進口替代成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新趨勢2015-07-28
- 今年全球高級患者監測設備市值達314億美元2015-07-20
- 移動醫療再現億元級融資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