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終端與信息化解析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從上世紀80 年代開始起步,近5年行業銷售收入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0年市場容量已躍升世界第二,首次突破千億大關。與海外相比,我國行業集中度低,自主研發能力差,產品較低端,處于產業升級階段,上市企業的收入和利潤規模也普遍偏小 。醫療器械分類方法很多,以功能劃分可以分為診斷類、治療類、保健類,按照先進程度又可以分為低端設備和高端設備,按照產品注冊辦法又可以分為一類、二類和三類,按照目標客戶可以分為醫院器械和OTC器械。目前醫療器械發展正呈現出一體化發展趨勢,企業銷售的將不再只是器械,而是整體性的服務和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家用醫療器械、面向基層的醫療器械和基于無線網絡的醫療器械等都可能獲得較大市場。
根據2009年出臺的新醫改方案,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其中,基層醫療被認為是將受惠新醫改的“大蛋糕”,基礎醫療器械的需求拉動也將愈加明顯。據悉,目前我國醫療服務機構共31萬家左右,其中80%以上是個體診所和縣以下基層醫療機構。在這些醫療機構擁有的醫療器械設備中,有15%左右是1970年代前后的產品,有60%是19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衛生部的統計還顯示,在2000余所縣醫院中,裝備配置平均缺口30%,西部地區缺口甚至超過50%。為此,長期以來占據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跨國巨頭相繼向基層醫療器械市場挺進。在中國高端市場占有率達50%-60%的GE醫療集團,決定用3年多的時間,在中國市場上把其現有業務中高端和基層8∶2的比例調整至5∶5,將推出符合基層醫療市場需求的高性價比產品、健全基層醫療機構覆蓋網絡、推廣醫療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強化基層服務和培訓。
據介紹,由于基層社區醫院并非主要的醫療診斷機構,而是未來主要的康復過程的操作執行機構,因此,家庭醫療器械有望在社區醫院搶占灘頭陣地。從行業狀態看,未來三年全球醫療器械增速預計在4%-6%,2011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將達3120 億美元,而我國市場擴容增速將達到20%以上,在新醫改方案中,中國政府計劃在2009年-2011年的3年間投入8,500億元,預計用于醫療器械設備的投入有上千億元。此外,預計便攜式家用醫療器械在未來3年的行業整體增速在30%以上。數據顯示,2011年1月至5月,醫療器械行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61.07 億元,同比增長16.86%;實現利潤總額為44.74 億元,同比增長10.93%;其中制藥機械行業1-5 月份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5.74 億元,同比下降2.94%,但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4.34%,為2.05 億元。利潤的大幅增加主要來自于毛利率水平的提升,今年1-5月份毛利率為24.01%,同比上升1.79%。醫療器械行業散、亂的特點同樣受到關注。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共有企業總數約1.4萬家,但銷售額大于1億元的企業不足200家。行業顯示出高科技、多學科綜合、生產工藝復雜,以及中小企業占主流、綜合實力差距較大的現狀。但從全球市場來看,70%的醫療器械銷售額集中在前30家企業手中。
近日,科技部重點專項《醫療器械產業科技發展專項規劃2011-2015》已經完成,有望于近期出臺。此外,在新版GMP頒布之后,醫藥包裝行業十二五規劃也正在醞釀中,其主要的任務是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手段提高行業集中度。隨著第三終端市場的擴容,我國的低端醫療器械接近飽和,但是我國的高端設備領域外企占有絕對優勢。國內企業正在奮起直追,部分產品性價比較高,實現進口替代將是個長期趨勢。
相關上市公司有萬東醫療、魚躍醫療、九安醫療等。從科技部權威人士獲悉,科技部重點專項《醫療器械產業科技發展專項規劃2011-2015》已經完成,在廣泛征求醫療器械企業意見后有望于近期出臺。據悉,當前國內低端檢驗設備高潮期已過,高端設備領域外企占據絕對優勢,優質的家用醫療器械企業有望成為較好的投資標的。
隨著第三終端市場的擴容,我國的低端醫療器械接近飽和,但是我國的高端設備領域外企占有絕對優勢。一方面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的技術水平與外企巨頭相比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大醫院的消費慣性青睞外企品牌。但是有雄心的國內企業正在奮起直追,部分產品性價比較高, 實現進口替代將是個長期趨勢。 A股市場上,醫療器械板塊10日逆勢表現出色,陽普醫療、九安醫療兩股漲停,樂普醫療、魚躍醫療等均表現不俗。“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提升醫療器械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精準化和網絡化,推動國產醫療器械發展,下一步還有望在醫療設備領域實現再制造。國內醫療器械需求正在向好,且降價壓力小,隨著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統籌比例提高,患者對確切診斷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各類診療設備需求強勁。《專項規劃》對高中低端醫療器械各有扶持。基層醫療涉及的重點基礎裝備有10類,并有望推廣適合國情的質優價廉的超聲彩超類設備;在高端產品領域重點解決高值耗材問題,并爭取實現定價權;醫療器械服務業務將得到支持。自2008年開始,我國展開了全國性醫療器械產業調研,目前掌握了基本資料。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當前的特點是:小批量,但利潤率高;產品有公共產品屬性,屬于政府買單范圍;行業的高新技術產業特征明顯,創新速度非常快,獲得政策極大關注。
移動醫療終端與信息化結合
近年來,醫療業務應用與網絡平臺的融合正在逐步成為醫療信息化發展的新方向。未來醫療信息系統的發展,將趨向于各種醫療健康子系統的數據融合及健康檔案數據中心的統一管理,以保證醫療健康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醫療終端作為醫療信息化的重要展現手段成為了相關部門重點投入研發的方向,而隨著醫療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醫療終端設備種類日趨豐富、數量飛速增長,并向著移動化、小型化、網絡化、接口開放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就醫療終端的發展而言,早期的醫療終端在疾病的檢查、治療、診斷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應用范圍包括醫院病房、ICU(急癥監護中心)、體檢中心,以及部分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專業醫療機構。隨著網絡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一些具有新型特點的醫療終端被普遍使用,如數字化輔助醫療終端,可實現輔助診斷、生物傳感診斷、機器人器械輔助診斷等功能;網絡醫療終端實現了醫療數據的遠程傳輸;家庭、社區醫療終端使家庭自我監護和診斷成為了現實;微創傷的醫療終端則成為了今后醫療終端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醫療終端在我國應用有三類終端的適用范圍較廣、效果較好。例如江蘇省無錫市部分醫院使用的帶有醫用PDA功能的手機,可通過共享醫學檢驗圖片,實現遠程移動會診,極大地拉近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不僅如此,該終端的“嬰兒標志識別”功能,可以通過給嬰兒佩戴RFID標志環,幫助婦幼醫院解決初生嬰兒身份識別、嬰兒錯領和冒領偷盜等問題。具體而言,醫用PDA采用了EDA技術設計制造,內置無線局域網和RFID識別設備,并裝有專用軟件。醫護人員可以用此終端與醫院的HIS系統或住院管理系統交互信息,實現在病床前查看病歷信息、書寫病歷、下達醫囑、記錄病患要求等,并實時傳送到HIS數據庫。
其次,便攜式體征信息監測終端在醫療信息化中也應用較廣。例如中國聯通的“智慧醫療急救監護”系統,其核心便是通過便攜式心電監測儀、視頻等感知設備,實時接收醫療感知終端采集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傳送,再通過GSM或WCDMA網絡將視頻、體征、地理位置信息傳輸至后臺服務系統,以便于醫療機構實現遠程醫療急救監測、診斷與咨詢的綜合服務。如今,新型便攜式心電監測儀不僅可以隨時隨地記錄短暫的心臟異常信息,而且可以將采集到的生理信號快速傳遞到后端服務平臺,實現單機測量、即插即用等功能,這給家庭、社區醫生和專家醫生提供了快捷溝通的渠道。
再者,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將一個或多個醫療監測儀連接到健康管理終端,可以實現多路生物醫學信號的同時采集和存儲,醫療機構利用內置醫療監護模塊進行分析處理后,可在終端屏幕顯示測量結果。舉例來說,如今一些健康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個人健康管理”業務,實現了集前端健康管理終端和后臺管理服務為一體,用戶可以通過終端內置或分體的“體征檢測感知終端”監測出體征信息,并通過3G網絡將信息發送至相應的健康監測中心,從而獲取隨時隨地的個性化監測服務、長期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和定期健康監測報告,有效預防疾病。
在一系列的醫療信息化終端被廣泛使用的同時,其存在的一些安全問題和技術面臨挑戰。首當其沖的便是數據安全問題。一方面,醫療終端易受攻擊,終端安全是數字醫療系統整體安全的軟肋;另一方面,由于健康數據涉及用戶隱私,相關人員要謹防數據外泄等問題。因此,必須實現縱深防御,設計可靠的加解密算法和密鑰管理機制。此外,由于醫療終端采集的數據量大,醫療數據對臨床診斷又十分重要,為避免被無故篡改或消除等問題,需要建立大存儲容量和可靠的數據傳輸及存儲機制,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由于終端設備可能存在于其他無線網絡覆蓋之中,故應保證不對其他網絡構成干擾,也應避免受到其他網絡的干擾;而在醫療終端大量集中的情況下,為保證數據實時傳輸,醫療機構必須解決如何避免擁塞和如何執行擁塞控制的難題;最后,為使醫療數據在不同終端之間實現準確的互認和共享,避免信息封閉和重復投資,相關機構必須制定數據互通共享標準。
當前,醫療信息化進程正在改變著醫療行業的管理和服務模式,而隨著各類新技術的逐步成熟,醫療終端的發展還將具有新的變化。未來醫療信息化終端將呈現以下趨勢:
第一,數字化 醫療終端將實現采集信息、傳輸信息的數字化,以便于后期數據利用;
第二,接口標準化 未來為降低多類型多參數醫療終端的數據整合和綜合利用,相關部門需要將各種醫療終端的接口實現標準化;
第三,網絡化 醫療終端與通信模塊的結合已成為部分醫療終端產品的實現方式,一方面實現了醫療數據的實時遠程傳輸,另一方面實現了醫療終端后臺遠程控制和干預;
第四,低成本化 在保證醫療監測數據準確率的基礎上,降低醫療終端成本、小型化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