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關注百姓生活 醫療保障惠及民生
“民生”,是十八大報告的關鍵詞,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到,要“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而變化也正在發生,北京協和醫院率先推出24小時掛號新規,北京首個醫療聯盟也于近日成立,患者轉診更方便。
除了這些,還有哪些辦法能讓我們看病再方便一點兒,藥價再便宜一點兒,心情再舒暢一點兒?很多聽眾朋友通過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互動工具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看病,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事,目前,新型農業醫療合作制和兒童醫保的推廣已經讓大家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有聽眾通過微信講述了他們的親身經歷。
聽眾:我是新疆的聽眾,去年的時候我母親做手術,手術費就花了五萬多,新農合政策出來以后手續費報銷了將近一大半。我覺得對于老百姓來說,新農合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政策。
聽眾:我是陜西寶雞的聽眾,兒子7歲多,一年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過兩次院,總共花了500多塊錢。太感謝兒童醫保這個實惠了,讓我省了不少錢。
不過,也有一些農民工和身處偏遠地區的聽眾朋友通過微信表示,看病仍然是個挺鬧心的事兒。
聽眾:在我們這幫農民工中,有病的時候去醫院看病,醫生總會跟你收很多的錢,所以有的農民工都回老家去看病,有的都不去看病,寧愿挺著,因為醫院的花費比我們一個月的工資還要高。
聽眾:有些醫生感覺自己高高在上,很高傲,這樣容易影響雙方情緒。
聽眾:我生活在邊疆,我希望不光是大城市醫療措施有改變,最重要的是小地方,這里的群眾真的很需要。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到底咋解決?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聽眾:要是得了重大疾病,有些貧困家庭付不了全款,希望可以分期付款,一點一點每月付,先幫病人治療。
聽眾:我認為要是每個醫院看病的時候醫藥的價格和看病的診費都一樣就好了,我發現每個地方的價格都不一樣,相差還特別大。
聽眾:可以為貧困戶、農民工以及沒有保障的,生活條件不好的人群成立一些醫療機構,可以從醫療費上、手術費上省點錢。
微博用戶“Xavier偉-S”還建議,患者除非急診,先看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其實類似一個“收發室”,由家庭醫生再決定是否找??漆t生或專門醫院就診。這樣一來,醫院的負擔會輕很多。
除了改善設施,降藥價,咱們跟醫生的交流如何更順暢?微博用戶“wuyer樂園”說,應該更多地普及醫學知識,讓病人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雙方相互理解才能共同對付病魔。而微博用戶“十字街口的背影”說,可以引進社會第三方調解醫患糾紛,當然,這第三方必須具備醫療知識,而且他不能隸屬于任何的醫療機構,必須是獨立的。
許多朋友還是表達了對醫生和醫院的理解,微博用戶“劉軍華”說,醫生也要養家糊口,他們也有無奈,希望出臺相應政策,能夠讓醫生的地位更高,待遇更好。微博用戶“我非儂杯茶”說,我相信,既然已經發現問題而且還在尋求解決之道,那么總有那么一天我們看病不再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