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50%|耗材集采大創新,打破「專機專用」壁壘
集采箭頭指向服務價格,試劑集采中的“專機專用”壁壘被江蘇打破。
01
醫療服務集采“第一單”
降幅50%,江蘇NIPT集采結果公布
10月18日,江蘇省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帶量采購專項擬中選結果公示。
本次集采中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的中選價格為每人份370-500元,加上醫療機構根據檢測結果出具診斷報告費用,預計本次集采結果落地后,全省醫療機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項目收費將降至每人份600元左右,與集采前相比,降幅約50%,群眾孕檢費用負擔將有效減輕。
本次集采中選結果和相應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結果,預計將于今年底前在江蘇省同步落地,全省孕婦最早將可在年內享受到降價后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
鑒于無創基因檢測有自身特點,此次江蘇集采在規則上作出重要創新,集采投標主體皆為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
本次集采后,江蘇省所有產前診斷醫療機構和產前篩查醫療機構,只能從中選醫療機構或中選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中選擇合作檢測單位,且收費價格不得高于合作單位的中選價格。
此次共有省內17家產前診斷醫療機構和10家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參與,經過競價,17家醫療機構全部參與且全部中選,國內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細分領域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全部參與且全部中選,中選單位年度檢測能力超過220萬人份,約為全省醫療機構所報檢測需求量的11倍,可有效滿足全省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需求。
據新華網報道,江蘇省醫保局價格招采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耗材集采只針對具體耗材產品開展集采,但無創基因檢測試劑需要與特定型號的測序儀配套使用,即“專機專用”,而測序儀價格動輒上百萬甚至數百萬,醫院不可能配齊所有測序儀,如以檢測試劑為集采對象,那些不具備中選試劑對應測序儀的醫療機構,將無法開展檢測工作,從而出現集采“落地難”。
在經過研究分析后,江蘇省醫保局將以往的“產品集采”轉變為“服務集采”,實現了國內帶量采購史上多個“首次”:首次將采購對象由具體的耗材產品拓展至檢測服務,“檢測服務” 成為集采對象;醫院和第三方醫學檢測(ICL)首次成為集采投標主體;
更重要的是,打破檢測類項目集采長期存在的“專機專用”壁壘。將檢測服務作為集采對象,有效避免了以往以試劑為采購對象時的“落地難”問題;
同時,江蘇集采進一步豐富了“技耗分離”內涵。將無創基因檢測全過程拆分為“開展檢測產生測序結果”和“醫生審核出具診斷報告”兩個環節,將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驗公司均可開展、通用性強的“開展檢測產生測序結果”作為“耗”開展集采,將“醫生審核出具診斷報告”作為“技”單獨通過修訂項目另行收費,實現檢測環節服務和審核診斷報告的“技耗分離”。
02
服務方降價背后:
與生產企業的價格“談判”
據了解,本次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以下簡稱“NIPT”)集采參與的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驗機構在進行投標報價的時候,做了充分的方案解讀和成本核算。
雖然此次集采對象為檢測服務方,但在降價對象卻不止于此,服務方降價的背后是醫療機構與NIPT-IVD企業的價格“談判”。
集采公告中提到,“醫療機構應事先與相關檢測試劑生產企業協商解決相關檢測試劑供應及價格問題,確保能正常開展檢測操作完成檢測任務量”。
未中選的省內產前診斷醫療機構,應將所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樣本全部外送檢測,檢測服務收費價格不得高于接收檢測樣本的企業或醫療機構中選價格。
與未中選省內產前診斷醫療機構合作的省內產前篩查醫療機構,應將前期報給未中選省內產前診斷醫療機構的需求量,重新分配給合作的中選省內產前診斷醫療機構。
可以說,對于不參與或落選的ICL單資質企業而言,基本意味著出局。
集采牽住鏈條的一頭,整個NIPT產業鏈條的降價就完成了閉環。
本次中選的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代表介紹道:“我們醫院為參與本次集采做了充足準備,已確定了合作廠商,優化了工作機制,將為孕婦來院進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提供及時周到的服務。”
據第一財經報道,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蔣昌松表示,江蘇省此次啟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集采是以物耗為主的醫療服務帶量采購,是我國醫療服務集采的“第一單”,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集采“飛輪”已從耗材飛到醫療服務區域,醫療產業格局進一步更新。
【來源:賽柏藍器械】

上一篇:無「保底價」!血管介入集采啟動
下一篇:輸注類耗材再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