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醫療領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國家科技部已將“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盟列入“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名單,這意味著中國首個醫療衛生臨床治療領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這是北京佑安醫院腫瘤肝膽微創介入中心主任鄭加生教授今天公布的信息。
作為“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首任理事長,鄭加生稱,聯盟由腫瘤微創治療臨床醫院及相關技術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43個單位組成,目的是共同開展腫瘤微創治療臨床標準研究,并對腫瘤微創治療所用醫療設備研發創新,推動中國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鄭教授指出,中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人250萬例,因癌癥死亡140萬人,其中肝癌和肺癌新發病例達90萬。由于早期診斷率低,80%以上的癌癥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根治性手術切除率不足20%,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5%左右。
而臨床實踐證明,早期腫瘤患者接受微創消融手術治療,可取得與傳統手術治療相同的效果,且可使一半以上不能接受傳統手術治療的中晚期患者得到根治。由于腫瘤微創治療技術在國內尚未普及,使許多患者失去了治療機會。
他說,腫瘤微創治療技術主要包括射頻消融、微波消融、氬氦刀冷凍消融、激光消融、化學消融等。微創手術器械只需2mm左右創孔,核磁共振、B超等影像實時監控下,進行精準消融手術。與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微創手術適應范圍廣、并發癥少、創傷小,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臟器功能,且恢復較快。
目前,中國引進腫瘤微創消融技術僅十多年,很多三級醫院尚未開展此項技術,接受這種治療的患者不足外科手術治療的2%。由于全國腫瘤微創消融領域從業人員學科復雜,腫瘤消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全國缺乏統一的微創消融治療規范,影響了腫瘤微創消融手術的治療效果;現在使用的腫瘤消融設備大多依靠進口,國產設備占有率不足5%,而且技術落后。
為此,鄭加生強調,“聯盟”將在全國建立腫瘤微創治療體系,制訂腫瘤微創消融治療規范化操作指南及系列培訓教材,開展臨床及基礎研究。
他透露,聯盟計劃在全國建立10家以上腫瘤微創治療技術臨床示范培訓中心,對相關醫務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并以示范培訓中心為輻射點,建立100家以上腫瘤微創治療技術推廣醫院,逐布在全國推廣腫瘤微創治療技術,使更多的腫瘤患者得到有效治療。

相關閱讀
- 整合醫療器械創新 國產腫瘤微創科技發力2018-10-10
- 生物技術領域并購已經超越IPO,成為首選2014-11-12
- 我國首臺腫瘤微創高低溫復式治療系統研制成功2014-03-03
- 跨國公司行賄路徑圖浮出水面 醫療領域很普遍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