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的需求量將呈繼續上升態勢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的需求量將呈繼續上升態勢,國內醫療器械市場景將加廣闊我國每年都要花費億美元的外匯從國外進口量醫療設備,國內大約有近70%的醫療器械市場已被發達國家的公司瓜分。
我國醫療機械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因而市場潛力極大。全國17.5萬家醫療衛生機構現有的醫療儀器和設備中,有15%左右還是20世紀70年代前后的產品,大量的設備需要更新換代。如果全國1.3萬家縣級以上的醫院,都能基本達到日本醫院在1980年的配置標準--每100張床位80萬元人民幣,那么,我國醫療設備每年的市場規模可達12億~15億元。
另外,由于近年來醫療器械產品逐漸向功能方向延伸,產品結構會不斷調整,市場不斷擴大。加之近年來醫療衛生機構逐步增多,也需要購置新的儀器和設備。據有關統計顯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年銷售額已達548億元,且以每年9%的速度在增長。到2005年,我國醫療器械的市場容量預計將超過600億元。除了些簡單的消耗性材料,國內很多醫院都采用進口器材,進口的醫療器械主要來自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像GE、西門子等公司進入我國較早,渠道成熟,在各醫院中都有良好的口碑。
據統計,僅美國生產的醫療設備就占全世界醫療設備總量的40%多,歐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18%,加起來幾乎完全壟斷了世界市場。而我國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僅占世界總銷售額的2%。造成狀況的原因是,醫療器械產品一般技術含量都比較高,且市場準入嚴格,迄今為止,不少關鍵技術都還被發達國家大公司所壟斷。我國除了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外,醫療器械的總體水平和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據了解,意大利齒科器械出口集團EDI目前已開始考慮尋求代理或是在上海直接設立辦事處,以正式進軍上海醫療器械市場。EDI集團擁有7家公司,產品已實現齒科器械系列化。目前他們不僅擁有歐洲90%的齒科醫療器械市場,產品還銷往中東、澳洲等地。自1987年和301醫院合作以來,EDI已經在華北地區發展了4家代理商。
我國巨大的醫療器械市場無疑會給有關生產商帶來更豐厚的回報。數字顯示,一家醫院僅口腔科每年所需的日常消耗性器材就價值10萬元,如果購置大型設備,全院一年的采購額可達數百萬元。經調查,上海瑞金醫院、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等一些大醫院一年的醫療器械采購額都在5000萬元人民幣左右。但是,面對偌大的市場,我國本土醫療器械企業要想分得足夠份額也不是一件易事。由于國產器械大都性能較差,而且同類產品的選擇性很小,因而大部分醫院都愿意選擇進口器材。本土企業的良莠不齊也導致了其整體競爭力不高。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2900多家,但在別地方,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高度密集,一些企業甚至沒有得到主管部門的認證,其所生產的醫療器械也存在著多方面的隱患。因而,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要想在國內市場與跨國公司抗衡,絕非指日可待。
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的出口狀況卻比較好,出口額從1300萬美元猛升至3億美元以上。特別是最近幾年,在藥品出口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國產醫療器械出口始終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仍需保持部分產品的出口優勢。

相關閱讀
- 中國市場對高質量醫療器械的需求正在增加201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