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醫療設備與EMR數據交互的鴻溝
隨著各類醫療設備應用越來越多,新的挑戰不斷涌現,其中之一就是醫院與醫院之間、院內各部門之間的各類醫療設備缺乏信息交互與整合技術。
美國醫療衛生信息與管理系統協會(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的分析機構匯總了2009年以來美國醫療系統中的醫療設備使用情況。智能醫療設備已然成為電子病歷環境中的一員。由于美國醫療系統正朝著HIMSS分析機構的第三階段電子病歷采用模式(EMR Adoption Model,EMRAM)的方向大步前進,這個趨勢勢必會持續下去。實際上,HIMSS分析機構的數據庫中,43%美國醫院已經達到了第三階段的應用水平,應用了護理/臨床記錄,并實施了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和(放射學之外的)PACS系統。作為電子病歷的一部分,這些設備自動采集管理患者信息的能力對于EMRAM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并在改善患者安全和臨床療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醫療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交互輸液泵、胎兒監護器、嬰兒保溫箱等一些重要設備的廣泛應用為醫療機構帶來了重大機遇,信息技術將現有設備與電子病歷和臨床信息系統(CIS)融為一體。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將醫療設備的數據自動傳輸到電子病歷或臨床信息系統好處多多,例如可降低醫療差錯、改善醫生的工作流程、帶來更多的數據分析機會等。
HIMSS相關研究機構的高管們分析了整合醫療設備能夠帶來的各種受益,其中受益最顯著的五類技術如下:
1、電子病歷自動制圖(96.2%);
2、臨床決策支持相關技術(33.1%);
3、醫療設備遠程支持技術(17.5%);
4、閉環藥物管理需求應用(12.7%);
5、用于醫學研究的數據采集(8.6%)。
因此,將醫療設備采集到的任何信息傳輸到電子病歷都能降低醫療差錯。
研究建議,臨床治療時,將生命體征等醫療信息手工輸入到計算機系統,與將該信息記錄在紙質病歷上相比,產生的差錯率更低。將醫療設備的數據直接傳輸到電子病歷或臨床信息系統,可以將差錯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2015年,在達到 meaningful use第三階段的標準后(標準之一就是醫療設備整合),將會有更多的醫院開發電子病歷和醫療設備的連接裝置。這些醫療機構如果實現醫療設備信息交互,就可以降低醫療差錯、改善醫生工作流程、獲得更多的數據分析機會等,他們的護理質量也勢必會得到提高。
本文采用的數據和信息均來源于醫療信息與管理系統協會分析公司2012年數據庫。

上一篇:美研發超微型植入心臟設備
下一篇:熱成像掃描儀可快速找出醉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