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七部門:今年起,醫療器械產業全面升級
2023年,ChatGPT一炮而紅,人工智能漸入崛起期。智能化不再只是錦上添花的噱頭,在各行業穿越低谷期之時,醫療器械產業也正在插上智能化的翅膀,蓄勢起飛。
01醫療設備智能化,全面升級
2月23日,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指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范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基本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
技術水平明顯提高。智能檢測裝備創新體系初步建成,突破50種以上智能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部分高端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明顯提升,攻克一批智能檢測基礎共性技術。
行業應用顯著深化。推動100個以上智能檢測裝備示范應用,培育一批優秀場景和示范工廠,深化智能檢測裝備在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8個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產業體系初步構建。建成從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專用軟件到裝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以及涵蓋標準、檢測、人才等在內的產業體系。培育30家以上智能檢測裝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10個以上產業領軍創新團隊,用戶敢用愿用的市場環境明顯改善。
四項重點工程及醫藥相關要點如下:
產業基礎創新工程
《行動計劃》指出,實施產業基礎創新工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知識產權利益分享機制為紐帶、政產學研用協同的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體系,建設一批技術創新機構,加強智能檢測理論方法、先進檢測技術研究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突破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根據《行動計劃》,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積極跟蹤國內外智能檢測裝備技術發展趨勢,研究新型量值傳遞溯源、超常測試技術等智能檢測理論方法和共性技術。加強與重點領域用戶需求對接開發適配制造工藝的專用檢測技術。推進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融合應用,提升智能檢測裝備感知、分析、控制、決策能力和水平。
供給能力提升工程
根據《行動計劃》,要實施供給能力提升工程,面向國計民生和國防建設重點領域,圍繞制造過程、產品質量、設備運行、遠程運維、安全環境等方面智能檢測迫切需求,突破發展一批前沿智能檢測裝備,升級換代一批通用智能檢測裝備,研制一批專用智能檢測裝備,改造升級一批在役檢測裝備,提升智能檢測裝備供給能力。
《行動計劃》指出,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量子信息、虛擬檢測、生命健康、腦科學、空天科技等基礎核心和前沿科技領域,加強基礎理論、新型制造工藝與原創性檢測技術融合創新,攻克發展一批前沿智能檢測裝備。
研制一批專用智能檢測裝備。圍繞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行業專用檢測需求,支持用戶牽頭,產學研用跨學科、跨領域攻關,開展基于數字模型的正向設計,融合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藝研制開發一批專用智能檢測裝備。加強新材料、生物制造等新興領域專用檢測裝備研制。
技術裝備推廣工程
《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技術裝備推廣工程,加強技術試驗驗證和工程化攻關,促進智能檢測裝備技術熟化和性能迭代提升。開展創新產品應用示范及普及推廣行動,推動智能檢測裝備在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行業應用示范和規模化推廣。
《行動計劃》指出,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行業組織、系統集成商作用,普及應用技術成熟的智能檢測裝備。組建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聯盟,開展技術交流、行業監測、供需對接等活動。完善創新產品應用政策措施,加大政府采購對智能檢測裝備的支持力度。
產業生態優化工程
實施產業生態優化工程,從優質企業培育、急需標準研制、服務平臺建設、數據安全共享、人才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著手,加大力度完善智能檢測裝備發展生態,營造產業良好發展環境,保障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02高端、創新醫療器械,密集上馬
去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門發布《“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中高速增長,前沿領域創新成果突出,創新驅動力增強,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藥械供應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國際化全面向高端邁進。
發展目標包括: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比重進一步增加。
《規劃》指出,推動企業圍繞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加大投入力度,開展創新產品的開發。
醫療器械方面,重點發展新型醫學影像、體外診斷、疾病康復、腫瘤放療、應急救治、生命支持、可穿戴監測、中醫診療等領域的醫療器械,疾病篩查、精準用藥所需的各類分子診斷產品,支架瓣膜、心室輔助裝置、顱骨材料、神經刺激器、人工關節和脊柱、運動醫學軟組織固定系統、人工晶體等高端植入介入產品;重組膠原蛋白類、可降解材料、組織器官誘導再生和修復材料、新型口腔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加快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醫療裝備領域應用。
醫療器械技術方面,重點發展可提高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工程化技術,醫療設備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輔助決策/診斷分析軟件,遠程診療技術,高價值的關鍵部件和專用材料等。
國家藥監局發布的《2022年度醫療器械注冊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國家藥監局共批準首個國產質子治療系統等創新醫療器械55個,優先審批醫療器械77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數量與2021年相比增加57.1%。其中,高端醫療裝備國產化有所突破。
據了解,2022年,國家藥監局共收到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請343項,比2021年增加37.8%,其中68項獲準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
從野蠻生長到培育核心競爭力,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正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創新、轉型、突破也將成為新時期的關鍵詞。
【來源:賽柏藍器械】

相關閱讀
- 剛剛|國家發文:七大耗材「全國聯采」將啟動2024-05-23
-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已進入蓬勃發展“黃金期”2021-04-01
- 醫療器械前景大好 未來十年將是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2016-10-10
- 2014年中國醫療器械發展趨勢預測分析2014-07-16
- 天津著力培育醫療器械特色產業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