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外包呈上升態勢
根據目前形勢來看,醫改方向眾多,比如藥價下調,民營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等等。但行業分析師較為關注的醫改卻是兩個方面,一是社區醫院的發展。由于目前三甲醫院匯集了諸多優質醫療資源,導致了一部分居民即便是小病、常見病、慢性病也到三甲醫院,從而導致了三甲醫院人滿為患,擠去了重大特癥患者的醫療資源。所以,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持續發展社區醫院,通過財政投資等渠道提振社區醫院的發展程度。二是民營醫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出我國民營醫院的發展已到了方興未艾的程度,不僅僅是上市公司開始染指醫院產業,比如說馬應龍的肛腸連鎖醫院、愛爾眼科的眼科連鎖醫院,而且,金陵藥業 、誠志股份也持續出擊大型醫院。與此同時,國家政策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院產業,從而使得醫院產業漸成資本關注的焦點。而民營醫院更強調經濟性。所以,一些診斷等服務就外包給專業機構。
醫療外包呈上升態勢
目前,A 股市場出現了震蕩中重心有所下移的趨勢。但醫療產業股卻反復有資金的流入,尤其是一些醫療外包業務股,比如說迪安診斷 、三諾生物等品種。而上周五上市交易的泰格醫藥在本周更是強勢。那么,為何資金如此青睞此類個股呢?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醫療外包業務市場容量持續膨脹。這其實也是迪安診斷等醫療服務外包業務股迅速活躍的誘因,其中,迪安診斷在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也極佳,說明醫療外包業務的市場發展趨勢較為樂觀。
分類核算促醫院業務外包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大型醫院也開始注重效率,將重心轉向服務收費,更強調醫生的服務價值。因此,對醫療診斷等一些固定資產投入大、收費基數小的業務開始承包給獨立第三方,這也使得醫療外包業務的市場容量迅速膨脹起來。比如說在2005年開始檢驗行政降價(特別是獨立實驗室為主的業務),原來腫瘤標志物檢測80元降價到40元,PCR從120元降價到60元,迪安診斷在隨后一個月就虧損了20多萬。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沒過幾個月醫院的外包業務量井噴了,主要是因為很多醫院檢測項目在降價后虧損,于是選擇了外包,迪安診斷也積極引導醫院做了各個項目的分類核算,結果發現就連三甲醫院也有10%的項目是不掙錢的,具有外包的潛力。所以,未來醫療外包業務的發展空間的確樂觀。
在此背景下,各相關上市公司積極拓展業務布局,以把握產業高成長所帶來的成長契機。但畢竟醫療第三方外包業務需要貼近客戶,因此,需要每個城市設點,唯有這樣,方能獲得當地的外包業務資源。為此,迪安診斷相繼在南京、武漢、哈爾濱等城市設立獨立實驗室以暢享產業成長紅利。類似的,剛剛上市的泰格醫藥也在杭州、嘉興、湖南、廣州、香港等地設立子公司,如此就形成了連鎖的業態,從而有望暢享第三方醫療外包所帶來的產業成長契機。
與此同時,目前地方政府在醫院建設方面也有外包的態勢。比如說近年來,尚榮醫療就是一個受益者。因為地方政府在籌建醫院時,不僅僅遇到資金,還會遇到醫療內部的各個科室的布局、設備的采購等問題。因此,愿意將醫院建設項目外包給獨立第三方。所以,近年來尚榮醫療的訂單飽滿,成為近期A股一個顯著的投資熱點。
當然,不得不指出的是,正由于醫療外包業務是朝陽產業、新興產業 ,產業前景極其樂觀。所以,目前資金愿意給予此類個股的估值很高。迪安診斷、泰格醫藥、尚榮醫療的動態市盈率的數據就說明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