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如何為醫改“加足馬力”
醫改是否見成效,百姓的看病“難”“貴”現象緩解多少是把衡量的“尺子”。而要解決這一難題,勢必要帶出“以藥養醫”“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看病流程繁復、服務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針對此,基本藥物制度、衛生強基工程、公立醫院改革等政策措施不斷出臺,而衛生信息化建設也正在加快腳步,技術力量如何推動資源整合、流程優化、效率提高,引人關注。
打開服務通道的信息網絡
11月2日,69歲的濟南市民王沛一大早就來到了槐蔭區新世界陽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生當天要給她和幾位糖尿病及心血管病人做一次健康體檢。沒想到的是,做完心電圖還沒兩分鐘,醫生便告訴她,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的專家已經傳來了診斷結果。原來,這里已經和市立五院聯網,群眾在家門口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做心電圖,市立五院的心電圖科室就已經接收了信息,專家即時判定具體的病癥,并指導醫生就地診治。
“對心血管病人的搶救有時就在短短幾分鐘之內,這網絡系統可瞬間捕捉社區患者的心臟特征,及時進行診治,節省了病人再跑大醫院的時間。”市立五院心電圖科室的醫生告訴記者,目前該院已建成省內第一家覆蓋到社區的心電檢查網絡系統,可接收來自門診、病房、社區、患者家庭等各種型號的心電圖,借助此,心電專業醫生可集中進行診斷,使其與門診、臨床和社區醫生以及患者之間實現心電信息的互聯互通。
“信息化的確把醫療服務的通道打通了。”天橋區衛生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2010年,該區建立衛生信息化平臺,全區46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所鄉鎮衛生院和71所村衛生室通過構筑網絡平臺實現了信息交流和科學管理,轄區內全部農村居民和51萬余名社區居民都擁有了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可被及時調取,對患者的診療和健康指導也更加及時而有針對性。此外,該區還開發了免費服務短信功能系統,定期為轄區內近6萬0—6歲兒童的家長發送帶孩子接種疫苗的手機短信,并建成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實現了排隊取號、預檢、登記、接種、留觀為一體的數字化服務,就診秩序和效率都有了保證。
系統監控下的“一降一升”
看病貴,藥費過高是癥結之一。如何讓這項費用“降下來”?
“我們開處方必須先登錄系統,每一種藥物的用法、適應癥、副作用等在系統中都會詳細顯示,而不同級別的大夫處方權限也不一樣,一旦醫生用藥不合理或是超過了藥品比例標準,系統均會進行提示,阻止處方的開出。久而久之,大夫心中也會繃緊這根'弦’,自覺進行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小兒科病房的醫生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該院在門診和病房醫生工作站上線了“藥物咨詢及用藥安全監測系統”,對超量用藥、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可能造成藥害事故的處方建立起一套用藥安全在線實時監測系統,實時警告、提示,避免藥害事故發生,另外對超七日用藥量自動提示,對超過醫生處方權限的抗生素使用也應用信息系統加以限制。
與此同時,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借助信息化建設也讓服務質量“升上去”。目前該院基本實現藥房管理、住院管理、門診醫生工作站、住院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檢驗信息系統、影像傳輸及存儲系統、靜脈藥物配置系統等近30個子系統的信息化功能,使得醫療工作不斷規范。
助推醫改,作用可以更大
“衛生信息化建設是醫改的牛鼻子。”采訪中,濟南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反復強調,衛生信息化是醫療衛生事業的技術支撐和保障,對于方便群眾就醫、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而據了解,近期內,濟南市還將啟動全市遠程心電網絡平臺工程,以“診斷數據中心——區域會診中心——遠程診斷中心——信息采集點”四級架構為基礎,形成“大型醫院——中型和縣(市)區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層輔助醫療診斷模式。
“衛生信息化對醫改的推動作用還可以更大。”采訪中,一位醫學專家認為,在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力度上,這項工程前景廣闊。“各類醫療機構、各種服務系統能否進一步'連成一片’?患者手中的各式各樣的醫療卡、就診卡可否'化零為整’?如果這些工作能夠進一步推進,那么不僅'惠民’的效果將極大彰顯,也將有力提高相關機構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當然,其中存在著諸多難點。”專家表示,要優化組合、深度應用,就應著眼于信息的“共享”上,不僅在技術層面需有所創新,還要相關部門和機構在意識觀念、政策措施、資金投入等方面積極推動,而這更是個長期而浩大的工程。此外,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發展依舊不平衡,遠程醫療在基層的覆蓋尚需進一步擴大,這些也還需政策、資金等方面更大的支持。

相關閱讀
- 降價不降質!集中采購心臟支架均價降至700元左右2020-11-20
- 2019耗材兩票制全面落地第一市2019-01-16
- 7部委發文 50家三甲大醫院9月底前必須醫改!2017-07-06
- 兩票制試點繼續擴大7省,二次議價成為新常態2016-05-24
- 衛計委主任李斌詳述醫改方向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