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鏡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陰道鏡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診斷價值。方法對行陰道鏡檢查及定位下活檢的600例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600例患者中病理檢查輕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68例(11.33%),中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Ⅱ116例(19.33%),重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Ⅲ134例(22.33%),宮頸癌32例(5.3%);陰道鏡檢出輕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60例(10.0%),中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Ⅱ120例(20.0%),重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 Ⅲ138(23.0%)例,宮頸癌30例(5.0%)。結論 陰道鏡檢查及在陰道鏡下定位活檢行組織學病理檢查能及早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
【關鍵詞】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 陰道鏡 活檢
宮頸上皮內瘤樣變(CIN)是宮頸癌前病變,其發展為宮頸癌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據朗景和報道CINⅠ、CINⅡ、CINⅢ發展為宮頸癌的風險分別是15%、30%和45%[1]。早期診斷和治療CIN是防治宮頸癌的關鍵環節,對于降低宮頸癌的發生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陰道鏡門診2008年1月-2009 年 1月對宮頸細胞學異常或臨床表現可疑癌者進行陰道鏡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病例選自我院陰道鏡門診就診的600例22-55歲已婚或有性生活的非孕期婦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血性分泌物、接觸性出血或絕經后出血等癥狀。
1.2 檢查方法:患者置膀胱截石位,在觀察宮頸大體形態后,涂5%冰醋酸溶液和1%Lugol碘溶液[2],觀察轉化區,上皮血管的變化,發現異常配合做陰道鏡下定位活檢術,若鏡下未發現可疑病變者則常規在轉移帶3、6、9、12點作活檢。
1.3 陰道鏡:陰道鏡檢查由專職人員進行。根據彩色圖文確定診斷,所見圖像有以下5種[2]:①正常轉化區;②異型上皮;③醋酸白色上皮;④典型宮頸炎;⑤宮頸癌。
2 結果
2.1 宮頸的病理學結果:600例患者中CIN患者353例( 58.83%),(其中CINⅠ68例,CINⅡ116例,CINⅢ134例),宮頸癌 32例 (5.3 %)、宮頸濕疣36例 (6.0%),慢性宮頸炎179例 (29.83 %)。
2.2 陰道鏡檢查:600例患者經陰道鏡檢出CIN318例患者53 %,宮頸癌 30例5.0 %、宮頸濕疣50例 8.3%,慢性宮頸炎202例33.67%。
2.3 聯合檢測結果。兩者聯合檢測結果
3 討論
子宮頸病變是女性常見的疾患之一,從宮頸癌前病變發展到宮頸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約10年的時間。因此,宮頸癌是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關鍵在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對構圖不典型的改變,單純陰道鏡難以作出準確診斷時,可在鏡下定位活檢提高病理學診斷的陽性率和準確性。本研究60例陰道鏡診斷為CIN1患者中,病理診斷有68例,陰道鏡診斷為CIN1以上病變敏感度為90.08%(318/353),而且研究中發現陰道鏡對臨床上易忽視的光滑子宮頸及輕度糜爛的子宮頸患者,能及早發現其宮頸隱患。本研究還發現陰道鏡對尖銳濕疣的診斷尤其是亞臨床型的感染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陰道鏡對CIN者仍有一定的漏診,這種情況多見于頸管部位的病變,還有與操作者的熟練程度有關,因此對于液基細胞學(TCT)陽性而陰道鏡未發現異常者,行宮頸多點活檢及頸管搔刮術,以減少漏診。
總之陰道鏡檢查對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盡早發現和診斷有重要價值,通過發現可疑病變區可作定位活組織檢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尤其對臨床上無癥狀的宮頸早期癌變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郎景和.子宮上皮內癌變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261.
[2] 章文華.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陰道鏡檢查和治療:初學者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4.、

下一篇:異位妊娠診治變化
相關閱讀
- 第十一次全國陰道鏡與宮頸病理學(CSCCP)大會2025-02-24
- 學術會議 | 江蘇省第十六次宮頸疾病學術研討會2021-10-09
- 華康普美邀您參加第七屆全國陰道鏡與宮頸病理學(CSCCP)大會2021-04-01
- 第二屆CSCCP會議 暨第十三屆全國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熱點研討會火熱報名2016-03-25
- 2015年國家級陰道鏡及HRA技術規范化培訓(第19期)暨CSCCP上海培訓班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