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式非脫垂子宮切除術53例分析
【摘要】 目的:總結陰式非脫垂子宮切除術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陰式全子宮切除術53例與同期開腹全子宮切除術52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觀察。結果 兩組孕產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用抗生素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陰式子宮切除術創傷小,是一種微創的子宮切除手術方式。
【關鍵詞】 開腹手術 陰式手術 子宮肌瘤
陰式手術在婦科的適應證不斷增加,在國內外已逐漸用它替代越來越多的婦科剖腹手術。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開展陰式全子宮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均為固原市醫院2007年3月-2007年12月行子宮切除術的住院病例105例,其中陰式手術53例、剖腹手術52例 。兩組病例的年齡、病理分類、孕產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陰式手術適應證:非脫垂子宮與子宮體積<12孕周為適應證。隨著陰式手術技巧的提高,適應證也在不斷擴大,如:(1)大于12孕周子宮;(2)部分需同時切除卵巢、輸卵管等良性病變;(3)有盆腹腔手術史;( 4)子宮病變合并張力性尿失禁需手術治療者。
1.3 開腹手術適應證:(1)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及有盆腔黏連者;(2)>14孕周子宮;(3)同時有卵巢、輸卵管等惡性病變者。
1.4 手術方法:陰式手術組,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患者臀部位于手術臺緣外約10cm,常規消毒鋪單。導尿,鉗夾宮頸,取1∶1200的腎上腺素稀釋液注入陰道宮頸、膀胱宮頸、膀胱子宮及子宮直腸間隙。環行切開陰道黏膜至膀胱宮頸間隙,鈍銳性分離膀胱宮頸韌帶,上推膀胱,剪開膀胱返折腹膜入腹腔,剪開陰道后穹隆入腹腔,依次鉗夾、切斷雙側子宮骶、主韌帶、子宮動靜脈、宮旁組織、雙側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10號絲線縫扎。取出子宮體,有病變的切除患側附件,沖洗,取1-0可吸收線連續縫合腹膜、陰道殘端。開腹手術組,按常規開腹全子宮切除手術方法進行。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兩樣本的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等指標的比較:兩組全子宮切除術均能順利完成,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情況的比較:陰式組術后使用抗生素、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開腹組。
兩組無1例損傷及并發癥發生,術后1、3個月門診復查,所有病例均康復,陰道殘端愈合良好。
3 討論
3.1 陰式手術適應證:隨著微創觀念普及和深入,經陰道手術的微創價值再次受到肯定。同時,伴隨著經陰道手術觀念更新,其手術適應證較傳統陰道手術明顯拓寬,經陰道手術正逐漸成為婦科微創手術一支重要組成部分①。目前的經陰道術適應證已基本涵蓋女性生殖器系統所有的良性疾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畸胎瘤等,以及部分惡性腫瘤,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治療②。
3.2 經陰道盆腔手術的優點:利用陰道自然穴洞通過陰道實施手術,微創手術倍受患者和手術醫師的青睞。我院開展該手術的時間尚短,但目前的資料分析已顯示,該術式具有明顯的優勢。與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對胃腸道干擾小、下床活動早、排氣早、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疼痛少、腹部不留切口瘢痕等優點。術后病率低及住院時間短,能達到足夠的切除范圍,更能充分體現微創手術的優點,是目前治療子宮及附件良性病變較理想的術式①。
3.3 陰式手術是現代手術方式的一種補充和創新:陰式子宮切除的缺點主要表現在適應證相對局限,經陰道手術視野小,暴露差,操作困難,技術要求高,尤其子宮大、活動度差、盆腔有黏連時,易致手術失敗和并發癥增加。因此,選擇合適的病例和術者都非常重要,是減少并發癥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焦魯霞,宋磊,趙恩鋒.經陰道卵巢囊腫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6,29(6):123-125.
[2] 柳春曉,謝慶煌,陳龍,等.經陰道廣泛子宮切除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2007, 23 (1):20-23.

相關閱讀
- 超聲消融治療子宮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012-04-24
- 3753例已婚職業婦女子宮肌瘤患病情況分析2011-12-05
- 子宮肌瘤與不孕2011-09-26
- 首臺“奧洛克”婦科內窺微創系統落戶南昌200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