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沒有所謂“陰滋病”病毒 公眾無需擔心
據新華社電 針對近期有關“陰性艾滋病”的報道,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1日說,沒有所謂的“陰滋病”說法,也沒有“陰滋病”病毒。到目前為止,國內外權威的檢測機構都沒有從這一人群的樣本中發現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新的病毒。
最近,一些網絡上出現所謂“陰性艾滋病”的報道,稱有人感染不明病毒后出現類似艾滋病的癥狀,但血液檢測HIV卻呈陰性。近日則有個別媒體報道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病毒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員從這一人群的血樣中發現了病毒。
針對這些情況,鄧海華1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該人群沒有感染艾滋病,人群所患的也不是某種傳染病,相互之間沒有傳染,而是通過互聯網虛擬空間走到一起的,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也沒有被傳染的情況,因此公眾對此無須擔心。
鄧海華說,他們已向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病毒研究所進行了解,報道中提到的當事人說從來沒說過這個問題。媒體也說當事人從來沒有公開過發現病毒一事。該病毒研究所對此的正式答復是“媒體的誤報”。
熱點釋疑
尚未在社區發現“超級細菌”病例
據新華社電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1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我國沒有發現新的攜NDM-1耐藥基因的“超級細菌”病例,更沒有在社區發現這類病例。
最近有媒體報道,印度在居民區里發現了攜NDM-1耐藥基因的“超級細菌”。2010年10月,中國疾控中心通報,國內發現3名“超級細菌”病例。趙明鋼說,我國發現“超級細菌”后高度關注,進行監測,對發現的病例會及時通報。
近兩年共1100人死于用藥問題
“我國每年250萬人因藥品不良反應入院,20萬人因此死亡,40%死于抗菌藥物濫用。”對有媒體報道的這一內容,趙明鋼指出,衛生部追查不到這些數字的來源。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兩年因為藥品不良事件導致或跟用藥有關的死亡病例共1100人。
六大原因“催生”抗菌藥物濫用
趙明鋼表示,對用藥中的違法違規現象衛生部將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抗菌藥不合理應用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目前基層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的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有的醫務人員為了避免醫患糾紛,按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使用抗菌藥物;三是部分藥品生產企業營銷行為不規范,加之極個別的醫務人員存在著醫德醫風問題,導致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四是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還比較薄弱,有些群眾身體一不舒服就會想到吃一些抗生素,有的患者會到醫院去開,還有許多患者會直接到藥店購買;五是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藥補醫”的機制仍然在醫院里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六是多種因素導致患者在診療前對抗菌藥物敏感性降低,醫務人員為了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得不提高抗菌藥物使用量和應用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