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醫療器械如何推開隱形門
當前我國公立醫院運行中補償機制不健全,主要靠業務收入補償。藥品收入只能加價15%,醫療醫療器械的檢查收入就成為醫院正常運行的主要來源。如果醫藥分開后藥品實施零加價,那么靠醫療器械增加收入比重就會加大。今后爭相購買昂貴進口醫療醫療器械的現象還會愈演愈烈。——煤炭總醫院院長王明曉
如何證明一家醫院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呢?醫院大多會給你如數家珍——核磁共振儀、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全自動化分析儀、體外碎石機……
醫療器械已成為醫院醫療實力的一項重要標志。調查發現,國內三級醫院中,洋醫療器械占據絕對優勢。作為醫院院長,他們為啥不選國產品牌?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煤炭總醫院院長王明曉。
進口醫療器械占比超七成
大型高端醫療器械選進口的,簡單低端醫療器械用國產的
煤炭總醫院位于北京市西壩河南里29號,這里是國際“微笑列車”在北京首家定點醫院。“微笑列車”治療以唇腭裂為主的面部畸形,需要醫院麻醉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口腔科、兒科、放射科等多個科室通力合作,在整個過程中對醫療醫療器械的要求自然不能低。
哪些醫療器械是國產的呢?王明曉指著手術刀說,“這是國產的,麻醉機、呼吸機等大型醫療器械用的都是進口的。”據王明曉介紹,醫院所用的國產醫療器械主要是手術醫療器械、康復器材、理療設備等,從數量上說,占醫院采購數量的20%—30%;從金額上說,比例只在10%左右。
醫院所采購的國產醫療醫療器械多是一些小型、簡單、科技含量低的產品,價格在10萬元以下居多,最高的也不過百萬元;而采購的進口醫療醫療器械則有很多“大手筆”,像麻醉機、呼吸機等,價格一般上百萬元,高的三四千萬元,便宜的也在三四十萬元。進口醫療醫療器械“高大上”,國產醫療醫療器械只能走低端,不只是煤炭總醫院,國內的三甲醫院多是如此。
作為院長,王明曉在選購醫療醫療器械時,首先考慮因素不是價格,而是質量,選擇的順序是質量、價格和售后服務。滿足臨床需求是采購醫療醫療器械的最重要的標準,簡單說來,就是能夠提供清晰準確的診斷,能管用,能提供有效的治療。
并非有意選擇洋醫療器械
國產醫療醫療器械在技術上不過關,科技含量低
目前,通用電氣、西門子、飛利浦等三品牌已經占據國內市場的絕大份額。有些醫療醫療器械并不是國外企業所獨有,但國貨依然不受青睞。
王明曉說,醫院在采購醫療器械時并非有意要選進口的,“國產的和進口的一對比,你就會明白該選哪一種。從外觀來說,國產的設備粗糙笨重,而國外的精致小巧;從操作上來說,國產的不如進口的好用;在售后服務上,兩者更是天壤之別。國產醫療器械大多沒有專業隊伍,只找幾個人代理,設備出了問題,連管的人都沒有,過幾年廠家都找不到了。投訴大多泥牛入海無消息了。”
王明曉認為,售后服務是國產醫療醫療器械的薄弱環節。“相比之下,進口醫療醫療器械有報修時限,廠商都會派人到醫院修理,還會提供備用的設備,不會因設備故障影響正常的診療活動。對維修服務不滿,還可以進行投訴,國外公司特別在意投訴,被投訴可能會丟飯碗。”王明曉說,售后服務一定要能保證,如果出問題沒人維修,醫療器械只能報廢,那么國產醫療器械就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醫院不會為進口醫療器械做廣告,也不排斥國產醫療器械。要想讓國產醫療醫療器械在醫院能有用武之地,補齊短板是當務之急。”王明曉分析說,國產醫療醫療器械在技術上不過關,缺乏核心競爭力。國產醫療器械一般科技含量較低,是中國制造,而不是中國“智造”。即使是相對高科技含量的醫療器械,不僅技術上常常不過關,售后服務無保證,而且在采購途徑上也比較混亂。
買醫療器械就是軍備競賽
取消以藥補醫,靠醫療器械檢查增加收入比重會加大
全民醫保推進,醫保覆蓋面擴大,保障水平提高,醫療服務需求得到充分釋放,極大地刺激了醫院對醫療醫療器械的需求。
有學者說,醫院之間有一種“軍備競賽”,爭相購買昂貴的醫療器械,保證競爭力。有時候盡管不情愿,也不得不跟上。王明曉坦言,醫院之間購買醫療器械就是一種“軍備競賽”。
王明曉說,當前我國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不健全,主要靠業務收入補償。藥品收入只能加價15%,醫療醫療器械的檢查收入就成為醫院正常運行的主要來源。如果醫藥分開后藥品實施零加價,那么靠醫療器械增加收入比重就會加大。
同時高精尖設備還可以提高一個醫院的診療水平,所以今后,爭相購買昂貴進口醫療醫療器械的現象還會愈演愈烈。
“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存在差距不小。品牌的樹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樹立國產品牌的形象,需要國家有關政策的大力扶持。”王明曉說。
王明曉說,企業要做好內功,能拿得出和國外相抗衡的產品來,用質量來說話。醫療醫療器械是為了滿足臨床使用,生產廠家也要多聽聽醫院的反饋意見,有利于不斷地改進設備。同時,國家需要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讓國產品牌獲得一個相對寬松的成長環境。當然,醫院院長也要提高使用國貨的意識,讓國產醫療器械盡快在各大醫院落戶。

相關閱讀
-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何時才能實現進口產品代替2017-05-03
- 醫療器械國產化進一步推進 配套政策陸續出臺2017-04-14
- 大量進口醫療器械被判不合格,問題在這!2017-02-16
- 質檢總局發警示:進口醫療器械不能這么干2016-12-14
- 注意!北京新政:進口醫療器械代理人管理規定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