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械企業開始投入研制醫療解決方案
與一些小型醫械公司源于能力有限而率先以專科小型醫械為突破口相異,實力雄厚的大型綜合性醫械生產企業如今也開始情迷專科醫械,甚至有策略地推出深度適合專科醫生的一攬子醫療解決方案,并更多地將患者體驗納入考慮范圍。
大型醫械生產企業開始投入具體醫療解決方案的舉動,足以引發思考:醫械能否超越以往僅僅對醫生眼睛的幫助,也成為醫生的智慧助手,醫械公司能否不只是生產設備,還更可提供醫療解決方案而事實上,從開發更好性能的產品到更易于使用和為病人接受的產品,乃至尋找疾病的解決方案,醫械巨頭的部分注意力正在悄悄轉變。
如:GE啟動了開放式的健康創想挑戰賽,計劃利用協同合作、集思廣益的力量,將創新方法推向市場,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找到針對不同個體特定腫瘤的有效治療方案和診斷工具,幫助醫生和患者找到加快檢測及診斷乳腺癌的方法,從而更好地了解病情并進行有效的治療。
飛利浦則推出了兒科領域解決方案,包括飛利浦環境體驗方案Ambient Experience、磁共振兒科掃描序列及專用線圈和附件、CT兒科低劑量掃描技術、先心病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方案、超聲兒科方案、核醫學兒科方案及母嬰關愛方案等。據了解,以飛利浦環境體驗方案為例,該方案的目標是提供一個生動活潑、舒適自然且個性化的診療環境,使患兒更加放松甚至感覺好玩,從而幫助兒科醫生在患兒更加配合的情況下精確完成診療。
目前,全球范圍內針對兒科的特殊診療技術和解決方案已經漸成體系,兒科發展所面臨的新一輪緊迫要求,是提升從臨床需求出發、跨產品的兒科醫療解決方案的集成和整合。但在國內,專門針對兒童的醫療解決方案較為缺乏,兒科與成人的醫療設備往往混雜使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診療效果。
從產品到病人的跨越
日前從深圳邁瑞公司獲悉,在已經召開的第65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邁瑞將推出全院監護解決方案,可以解決醫院病人在進行科室轉運時的監護、臨床資料連續性等問題。在邁瑞最新推出的BeneViewT1轉運監護儀上,可準確無誤地將患者每秒的監護信息轉移至目標科室,即使是在轉運過程中,BeneViewT1也能夠通過無線網絡將信息實時傳送到中央站。無論醫生身處家中或出差途中,甚至是海外,都可以利用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終端設備,通過網絡來了解患者的信息,都能夠實時掌控患者的最新情況。
當然,能夠推出專科的解決方案遠非短時間可以辦到,需要長期的技術、市場、科研與管理經驗的積累,尤其在臨床實踐基礎研究上的不斷深入。邁瑞盡管在監護領域已經具有國際領先優勢,但其在血液分析、超聲診斷領域,仍處在豐富新產品的階段。從產品到病人的跨越,并非一夕之功。
另一家國內醫械上市企業萬東醫療近期正在力推影享力整合戰略,內部文件上稱這是今年萬東品牌戰略重要的一環,是萬東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行動實踐。看萬東的意圖,盡管抓住了目前醫械產業服務能力較差的市場脈搏,但企業產品戰略和發展戰略意味略淡,距離提出專業領域解決方案恐怕仍有時日。
而軟件方面占優的東軟今年開始將擴大業務范圍,其健康關懷解決方案不僅涵蓋醫學影像設備、數字化醫院解決方案,還囊括了區域醫療、個人健康服務等多個領域。其描畫了一個宏大的藍圖,但對于醫療專業領域解決方案上,仍缺乏完整性的描述。
可以看出,醫械生產企業想要具備在一個醫療領域或專科疾病的解決方案,需要的是一整套的產品系列與高度的系統集成整合能力。
新型公司更愛做專
反觀國內一些新型醫械公司,憑借其在某一個新興領域的先發優勢和專注聚焦,已經顯示出比較好的發展勢頭。
如樂普(北京)醫療器械,其主營產品主要是冠狀動脈介入醫療器械中的支架系統和封堵器的開發,其上市募集資金也主要投向心血管藥物支架及輸送生產線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工程建設、介入導管擴產及介入導絲產業化等四個研發項目。盡管其產品范圍較窄,但也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
10月22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首屆胸痛中心高峰論壇上,北京艾威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與廣州軍區總醫院共同構建的軍民融合的區域性協同胸痛急救物聯網——扁鵲飛救TM遠程急救網。該平臺針對急性胸痛這一生活中常見的致死性疾病,將現代胸痛急救理念和最先進的移動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可以實時將搶救現場患者的十二導聯心電圖、血壓、血氧、血糖、血氣、肌鈣蛋白遠距離傳輸到總醫院胸痛中心,實現專家遠程實時指導。廣州軍區總醫院對近五個月來300多例急性胸痛患者的治療總結表明,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心臟冠狀動脈球囊擴張的搶救時間平均為69分鐘,最短時間為24分鐘,創造了這個指標的世界領先記錄(國際標準為90分鐘,北京地區為138分鐘)。
今年8月,該胸痛急救網為深圳大運會做了醫療應急保障,成功地為突發胸痛患者進行了遠程會診與搶救指導。目前,廣州市政府已投資利用胸痛急救物聯網為廣州北部山區的貧困縣服務,并將依托此胸痛急救物聯網進一步建成覆蓋全廣東省的急救網絡。
這讓我們想起許多行業巨頭在做大的過程中不斷做減法的案例,專注于一個領域,把企業的技術、市場、人才等多方面資源優勢聚焦,可能才是身處高科技背景下的醫療器械企業在產業不斷升級中的取勝之道。

相關閱讀
- 醫械企業靠創新實現從“小器械”邁向“大醫療”201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