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產業60年發展報告》隆重發布
——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趨勢
醫藥產業在我國是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和其它國家醫藥市場相比較,也是最快的國家之一,連續多年來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1994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866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0%,高于GDP增速10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全球藥品銷售年均復合增長率12個百分點。預計2009年工業總產值將突破萬億,增速保持在18%-20%。根據國際著名研究機構IMS的預測,中國醫藥市場到2020年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醫藥市場。
l 產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促進中國醫藥產業快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則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全民醫保政策正在積極穩妥推進,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的持續擴大。截至2009年6月底,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到3.37億人,比上年新增1900萬人;新農合參保人數已達8.3億人,比上年底增加了1600萬人。3年內參保(合)率均要達到90%以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覆蓋到全國所有困難家庭。與此同時,國家要求要以提高住院和門診大病保障為重點,逐步提高籌資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將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據推算,全民醫保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將極大地釋放未被滿足的醫療衛生需求,未來兩年醫藥產業至少增容2000億元
另外,國家進一步加大投入采用集中招標采購的方式為基層醫療機構配置醫療器械設備。衛生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將投資1000億元,支持建設全國約2000所縣醫院、5000所中心衛生院和240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將大力拉動中低醫療器械的需求,帶來市場的快速增容。
l 競爭加劇,優勝劣汰
l 創新使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l 現代物流發展促使流通效率得到提高
——未來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建議
l 夯實創新基礎,加速成果轉化
目前,我國新藥研發的基礎依然薄弱,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引進和激勵機制,國家新藥篩選基礎數據庫的重復建設和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限制了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大量的新藥篩選工作,分散在眾多的機構和實驗室,資金與技術力量高度分散,知識產權保護、信息保密和資源共享缺乏統一的協同管理,這既不利于加速我國新藥的創制步伐,也不利于國家巨額投資的經濟效益的發揮。建議有關部委重點支持國家隊迅速形成以軍科院、中科院、醫科院三大體系為核心的創新新主力部隊,集中力量,突破瓶頸,趕超先進水平。統一建立國家新藥研發基礎數據庫,完善新藥創制的信息化管理,集中財力、人力,攻克一批創新成果。
另外,要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積極能動作用。促進國家隊與企業隊的協同合作。鼓勵設立全國性和區域性新藥創制產、學、研聯盟,搭建技術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各研發環節資源的整合,提高研發標準,積極鼓勵參與國際合作,提高創新品種國際化效率與成功率。
統籌鼓勵創新與醫療保險政策的一致性,為有特殊療效的創新藥進入醫療保險報銷目錄開辟綠色通道。
l 支持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醫藥產品是國際交換量最大的15類產品之一,導致我國醫藥制劑產品不能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的最大瓶頸是醫藥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標準偏低,只有達到cGMP標準才有望獲得國際主流市場通行證。
建議國家在修訂GMP管理規范時,要進一步提高標準,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認證體系相接軌,制定實施規劃,結合實際分兩步推進,即先引導支持、后強制推行。集中資源,重點支持一批已有一定規模、研發能力較強、有強烈質量管理體系升級愿望的化學藥品制劑企業,率先進行歐、美、日cGMP認證,率先把藥品制劑打入國際主流市場。
l 積極推進醫藥分開
l 積極推進藥品定價機制改革
藥品價格政策是影響產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之一。目前的藥品價格政策是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逐步演變而成的。建議在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藥分開逐步落實到位的情況下,應加快推進藥品定價市場化。
l 改變藥用輔料發展滯后的局面
藥用輔料對藥品制劑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建議相關部門完善相關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大對藥品制劑新技術、新劑型、新輔料的研究開發,特別是新型藥用輔料的研究開發和規范管理。加快制定并頒布全部藥用輔料的國家標準,為我國藥品制劑發展和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l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建議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同相關協會,建立醫藥產業運行監測網絡體系,完善醫藥行業統計、監測制度建設,密切關注行業生產,投資和市場供求的變化趨勢,做好醫藥行業運行動態的跟蹤分析,加強國際、國內醫藥市場政策信息研究,建立政策研究、產業預警和進出口信息服務平臺,以便更好地為國內醫藥企業穩定、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

上一篇: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
下一篇:低價“美瞳”隱形眼鏡會褪色?
相關閱讀
- 2011中國婦幼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1-10-20
- 80億基金優先扶持醫藥產業2010-06-09